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离2020年的春节还有一周,环卫工人王贵林将再次舍下在东北老家的妻子家人,独自一人和同事在上海过节。

王贵林是上海虹口区北外滩街道的一名垃圾分拣员,主要负责垃圾桶托运、废旧玻璃、泡沫塑料回收再利用等工作,解决居民可回收物最后一公里的交投因为工作繁忙,他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千万别小看“垃圾分拣”,王贵林每天需要亲手处理约2000-3000个玻璃瓶,每天弯腰多达约2000次。春节期间是大家团圆的时刻,酒足饭饱之后,酒瓶、杯子等玻璃瓶数量将比平时多3-5倍,加上春节放假人手少,据王贵林估算,春节每天要工作10-14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王贵林分拣废旧玻璃)

可回收垃圾究竟如何“可回收”?

每天早上9:00,王贵林会驾驶垃圾回收车前往小区收运玻璃垃圾,一天能收到8吨左右,之后将玻璃垃圾运回位于西安路的彩虹小站做二次分拣。

分拣工作是个精细活,首先要根据玻璃的种类分类,玻璃一般分为透明色、棕色、绿色,因为材质用途不一样,要分门别类打包;其次还要辨别哪些玻璃可回收,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比如瓶内塞入杂物的玻璃瓶无法被处理,只能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王贵林提醒到,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可以预先把同一个颜色的玻璃瓶丢一起,如果是装辣椒酱之类的瓶子,可以先用水冲一冲瓶内再扔。既能节约时间,也能提高可回收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西安路彩虹小站内部)

分拣工作既辛苦又费时,王贵林及其同事6人在一周内只来得及分出来15-16吨的玻璃,还有更多的玻璃瓶在身后“排队”。

因为玻璃瓶易碎,尽管王贵林戴上工作手套,但仍然常常会被碎玻璃划伤,他粗糙的手上全是日积月累留下的小伤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王贵林的双手)

分拣打包工作完成之后,玻璃废品会被运送到末端的再生资源工厂,做进一步的处理和回收,成为再生品。一吨废玻璃可以节约石英砂720公斤,纯碱250公斤,长石粉60公斤,煤炭10吨,电400度,既节省资源又能环保。此外,一吨废玻璃瓶可以再生2万个500克装的酒瓶。垃圾变废为宝,赋予了更多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回收玻璃垃圾以外,王贵林的另一项工作是清理泡沫塑料。泡沫塑料常见于快递包装中,王贵林首先要把泡沫上的胶带全部撕掉,挑出杂物,再把大块的泡沫掰成小块,将泡沫塑料投进冷压机使其成型,最后运往再生资源工厂做进一步处理。

王贵林及其同事承担了前端收运,中端分拣,最后运送到末端的工作,专人做专事,做事更有效率。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使不少垃圾变废为宝,瓶子可以变为建筑材料、海防堤坝的基材,泡沫也可以支撑相框、环保建材等有价值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也回答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垃圾分类真的能够实现资源再利用!

上海是全国首个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一直在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推进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的融合(简称“两网融合”),就是希望从前端开始,避免再生资源混入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以虹口区为例,彩虹小站就是“两网融合”的中转服务点,虹口区计划今年新增4个彩虹小站站点,加快垃圾的回收处理效率,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会有人觉得,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收收小区垃圾桶的垃圾,然后分类后再运走,但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工作强度也非常大。环卫工人和其他职业一样,需要早出晚归,马不停蹄地工作,而节假日大家都休息的时候,他们却更要加班加点,只为创造出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等过完2020年的春节,王贵林终于有时间休息了。他准备正月十五后回趟老家,见见妻子家人,和他们吃一顿迟来的团圆饭。

《中国高度》春节特别企划——《过年不回家》,点击查看更多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