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丨柳汀雪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朋友已经在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等着过年。

一到过年,除了春晚、美食盛宴,很多朋友都逃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给你精心安排的相亲局。

相亲界有这样一句话,“你的相亲对象是什么样子,你在介绍人的心里就是什么样子。”

很多人相亲失败的例子,简直像是人生大型灾难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现代人的相亲的残酷乱象

女方见到真人后,发现男方的发际线比照片上高的不是一星半点,内心期待一落千丈,一顿饭没吃完,就找个借口告辞了。

还有人专门开着玛莎拉蒂来相亲,可是言谈举止粗俗,根本不像个有钱自己买豪车的。事后女生托人去当地的豪车俱乐部打听,原来这个男生的豪车是特意为相亲租的。

虚假宣传,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只有以诚待人,才能收获真心。

“这顿饭我们AA啊,都是成年人了,别老想着占人便宜。”

女方拿着38.5的账单,对男方的抠门小气真心好感不起来。她化好妆,路上来回加吃饭,至少三、四小时,为了骗你一顿三十多块钱的饭?还不如一小时加班费多呢。

女方于是忍着气把男方的账也结了,转回头时,却看见男方因为占了点小便宜,眉飞色舞的表情,恶心的都快吐了。

格局决定人生,相亲连几十块钱的账单都不愿意出,人生道路也容易走向偏狭局促。

有的人特别擅长价值观输出,相亲时更成了他表演的大舞台。

餐桌上,男方全程沉浸式演讲,一路上都在向女方灌输他的想法。什么样的婚姻最合适,什么样的女性最好嫁,语速快到女方插不进嘴。

也有的人将辩论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无论对方在说什么,她都非得杠一下以展示自己强大的逻辑,不加掩饰的傲慢真的很让人不爽。

有自己的见解是好事,但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也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就向别人强势灌输自己的价值观,是病,得治。

有的男士气质油腻,大腹便便,不爱干家务,却既要求女性外貌上佳,爱干家务,抓紧生子,既孝敬公婆,又要收入不菲,甚至连购物自由都没有。

自我认知偏差得这么严重,的确是凭本事单身。要求高不是错,前提是要看自己的实力配不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人相亲时特别着急,第一次见,女方活脱脱一副“未来女主人”的姿态。

你年薪多少?房子准备买在哪?准备什么时候要孩子?要二胎吗?甚至问到睡觉打不打呼噜……在男方已经明确表示不满以后,女方却说相亲不问清楚这些,难道咱俩是来喝茶的?

还有的人把相亲当成3倍速模式,想要凭几句话,就决定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

有的理工男,想要通过几面之缘,迅速安排好人生。合眼缘的话,年底领证,明年要娃。女方表示至少谈一两年互相了解下,他说太拖沓,没有空。

相亲只是提供了一个男女双方相见、相互了解的机会,匆忙谈条件,匆忙下决定,是给自己降格的表现。

现代人相亲遇到的一些林林总总的乱象和不可思议的迷惑行为,是既不尊重对方,也不尊重自己带来的。

相亲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但古人相亲就没有这么尴尬难堪。既然生活圈子太小不容易找到心仪的对象,我们不妨跟古人学学相亲的智慧。

二、古人怎么相亲

很多人印象中,古人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盲婚哑嫁的情况不要太多。

可归根到底,古人也希望儿女能够获得幸福,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有时也给子女“开开后门”。

先秦时期,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解决人口问题,国家在每年的仲春二月举办相亲大会。

30岁未娶的男子和20岁未嫁的女子,都可以来参加。遇到有缘人就互送芍药花,既风雅又能表达情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得到花的人,也没有被拒绝的尴尬,接着寻下一个有缘人便是,含蓄的确是一种智慧。

唐宋时流行民间相亲,每年有三个固定节日专门相亲。除了大家熟悉的元宵节、还有“三月三”上巳节、以及“同年大会”。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这一天,年轻的小伙子和不轻易出门的贵族女子纷纷外出踏青。他们常在河畔嬉戏、插柳赏花,大诗人杜甫写诗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而男子也分坐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以曲水流觞的方式吸引意中人。如果双方对上眼了则一起漫步灞上,折柳相赠。

这是西周仲春相亲习俗的隔代延续,只不过由送芍药,改成了折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大会”就是新科进士发榜日,每到这一天,京城里权贵家的小姐们,纷纷低调出行,到曲江边偷看新科进士们饮酒聚会,遇到合眼缘的,就向家里父母汇报,再由父母安排提亲。

由于婚娶是大事,唐宋之际又把“三媒六聘”写入了法律,从事职业媒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宋代,职业媒人演变成了男女相亲、求娶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事有弊就有利。职业媒人作为第三方,虽然存在多收某方的钱,对某方的实际情况进行美化的行为,但也确实给男女双方的婚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宋代婚姻的纳采阶段, 一切男女两家的交往都是由媒人来从中周旋通报的,避免一方拒绝,给另一方带来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VB《金牌冰人》电视剧剧照

在纳采阶段, 男家通过媒人口头或书面向女家求婚。如苏轼为孙符所撰求婚启: “结缡早岁, 已联昆弟之姻亲; 垂白南荒, 尚念子孙之嫁娶。敢凭良妁, 往欸高闳”。

女家如有意, 便会“婚娶之礼,先凭媒氏, 以草帖子通于男家”, 男女两家会以草帖问卜或祷忏后互回草帖。

纳币阶段,在宋代又俗称定婚或定帖。

“其伐柯人两家通报, 择日过帖, 各以色彩衬盘、安定帖送过, 方为定论”。

互换定帖之后,并不意味着这桩婚事可以板上钉钉。

男方还会借由媒人牵线,相看女方, 中意则送彩缎二匹, 称“压惊”; 如中意就用一根金钗插于女发中, 曰“插钗”, 这门婚事才算确定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划重点,宋代的时候即使婚事不成,男女双方也不会相互挖苦吐槽,还要赠送礼物表示尊重和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林广记》卷十、《翰墨全书》记载的宋代婚书格式

按照习俗,女家在接受定礼后, 要回送定礼。南宋景定年间郑氏的一封回定礼物状, 提到了给媒人的酬谢金, “媒氏生金条纱四匹, 官楮二百千省”。还要择日则送聘时, 准备鹅酒,、羊酒请媒人喝,讲究的人家还要准备 “媒箱、段匹、盘盏、官楮、花红礼合惠之”。

在宋代,嫁女儿要比娶媳妇花钱,这就导致一些家庭在拮据的情况下,耽误女儿出嫁的年龄,导致“大龄剩女”出现。

为了缓解社会问题,有些士大夫会出钱资助嫁女, 还有些官吏鉴于辖区内贫女婢女婚嫁困难, 便助其代为临时媒人择配。如《宋史》记载窦禹钧曾经对“亲戚故旧孤贵有女未能嫁者, 出金嫁之, 凡二十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还有一种“相亲”习俗,媒人带男方去女方家,女方不出面,在闺房里观察男方的行为举止。如果感觉合适,就会出来给男方倒茶;感觉不合适,便不出闺房,人们已经心照不宣知道这门婚事不成了。

男方虽然遗憾,但也能进退有据,不失尊严。

三、会化解尴尬是智慧

相亲其实是个概率事件,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也有着被拒绝的机会。

历朝历代的古人,秉着真诚认真的态度,用含蓄又巧妙的理解,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和伤害。即使是在感情不成的时候,也为对方保有了体面和自尊,有时能否为别人多别人考虑一点,恰恰能看出这个人的修养与为人处世的智慧。

虽然我们现代人相亲已经不需要沿用各种繁琐的礼仪,但能汲取古人在相亲礼仪中的内涵与智慧,将会帮你在相亲中化解尴尬,帮你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相亲吃饭应该怎么付钱?

红方年轻人流行AA,都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V S
蓝方遵循传统,男方不应该小气。
红方
1 3
蓝方
4人已参与 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