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困扰着很多家长的问题。

从专家到老师,都说要多读课外书语文才能好,可是我们的孩子读了很多的课外书,语文还是不见成绩提高,作文不会写,阅读题理解不了。这是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肯定一定,多读课外书是没错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语文更是不可能学好的。这就像在给一个房子打地基,把房子比喻成语文成绩,房子越高,地基需要越深。语文学得好,阅读的基础也要打牢才行。

而看那些语文学习好的,无不是地基打得牢,阅读量又大,阅读质量又高的。

所以这就引出了一个话题。如何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呢?

什么是量的积累,什么又是质的飞跃。举个例子,从1到2到3再到4是量的积累,而从4直接到10,到40,则是质的飞跃。

而表现的语文上,如果孩子一直坚持阅读,但孩子的成绩如果一直在80左右,可以理解为他一直在积累量。而如果一旦到上了90,并且保持住了。则可以理解为发生了质的飞跃。

明白了语文学习量与质的关系。我们再进入具体分析。

一、量的积累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而阅读真正对学习发生作用,可能只是量的10%在起作用。

我举一个例子。据说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这部著作的结尾一共修改了47次,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只能有一个结尾。这说明,如果没有47次的修改,就不会产生那一次满意的结尾。这说明什么?如果把写作也比喻成生产的话,47:1,这是一个非常低的产出比。

而实际上,这对于阅读的输入到写作的输出,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比例。

一个作家出版一部作品,我们最终看到的是20万字,可是他准备的资料,写过的初稿,最后删掉,重写,再反复修改。可能至少要200万字。但如果没有这200万字的努力,何来最终呈现出的20万字的精品。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经历。没有这些,就没有最后真正作品的呈现。

再说到语文阅读上,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写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就不会有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会有写作能力的进步。而积累的过程是:

读过的——积累的——掌握的——运用的

经历这样四个阶段之后,你会发现,真正实现“运用的”,需要太多“读过的”。好比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阅读是基础,缺不了,但只是必要条件,还需要多写多练,才是真正把阅读转化成语文能力

阅读是一种能力,语文学习也是一种能力。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能力的基础 。可是我们这里说的阅读,并不是仅仅是看书,或是看书多。而是“学会阅读”。如果能更好地阅读,家长和同学们可以去看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的。

但是作为一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阅读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的提升能力的方法就是边读边动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好强调的其实就是学习中思考的作用。

而思考是一个手,眼,脑协同的过程,很多同学读书,过眼不过脑,导致阅读效率非常低。

读书动笔,哪怕在书上画一画,圈一圈,或是写个旁注、随感,写个读后感,通过这样的更加系统、深入的思考,促进阅读的吸收。

这也可以理解为要做读书笔记。而小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我也专门写过文章的。大家可以在我的各个自媒体平台查到的。

所以,千万不要把阅读理解与语文能力简单地画等号。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性。

三、与数学相比,语文学习的技巧方法与刷题同样是必要的

以前家长们总有一个误区,一些老师也曾这样讲过:语文成绩的提高不在一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这句话对了一半,确实不在一时,也无法在一时。可是长期积累怎么做,没有说清楚。这就回避了问题的重点所在。

长期的积累,需要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专项练习,测试。比如基础知识,比如现代文阅读,比如古诗词赏析,作文更是要多写多练才能提高。

而这个过程确实是漫长的,甚至进步的感受也是缓慢的,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退步了。

为什么呢?也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因为语文太活泛。

数学一二年级学加减法,三年级学乘除。泾渭分明。

可是语文呢,有时候三年级的考题五年级来做也是错误百出,五年级的卷子让三年级做,也未必会差。

语文的特点决定了,积累与进步总是“润物细无声”。可是要做的工作,一点也不少。

所以,话说回来,语文学科也与数学有一个共同点:需要刷题。也就是说,同样也要注重操练。

多做一些题,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总结,找到方法,不断查缺补漏。作文更是要多练笔,多修改,多从优秀作文里借鉴。更是一刻不能停。不然很容易出现倒退与反复。

至于具体的方法,我相信没有一个包打天下,万试万灵的方法。如果哪位语文老师说:用我的方法,包你的孩子期末提高20分。听归听,千万别信,还是离远点吧。

以上分析,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启发,能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