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吕海峰
“小年”一过,我们过年的气氛就开始倍加浓郁起来。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开始忙着筹划走亲访友,采购年货、洒扫庭院,尤其是打拼了一年的“新城市人”,更是焦急地等待着驶向家乡的列车。亲情和文化的纽带将人们从不同的生活空间拉拽到一起,准备共同奔赴这个叫作“春节”的精神家园。
然而,只要说起春节,就得说起“春晚”,因为自1983年以来,历经多年的陶冶,春晚已经成为了人们喜度春节时一道标准的年夜大菜。在许多人的记忆里,“看春晚”甚至已经演变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一大习俗。即使在当前观众口味日益多变的当下,央视春晚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人们吃着饭,喝着酒,看着电视,盯着手机,抢着红包,可以说是其乐融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如今的春晚已经成为了一道年夜大菜,那么,古代的春晚呢?话说到此,相信有很多看官就会心生疑问?春晚不是从1983年才开始的吗?对头。但是,在古代其实同样有春晚,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现代的春晚是将娱乐活动搬到了电视里,而古代的春晚则是将娱乐活动融进了人们的生活里。比如,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春节民俗中的祭灶、贴春联、守岁、吃饺子、拜年、闹元宵,踩高跷、划旱船、耍狮子、挂灯笼,以及各地庙会、书会、灯展、社火等等民俗活动,这难道都不是古代的春晚吗?
1,明朝的春晚。
明朝的时候,伴随着人们春节活动和应酬的逐渐加强,游艺性也得以进一步发展。于是,明朝的春晚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情景:他们每到新年之际便通过舞龙、耍狮子、唱戏、说书、扭秧歌、荡秋千、踩高跷、跑旱船、做手工、玩游戏、比才艺等各种娱乐活动,将那个时候的春晚不断推向高潮,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平时难有的欢乐。
2,宋朝的春晚。
宋朝的春晚娱乐活动当然还没有明朝的时候多,但是,因为当时我们已经发明了火药,所以,每到春节的夜晚,人们就会“燃爆竹”,而春节“燃爆竹”就成为了当时老百姓们心中的春晚。正所谓,“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宋代诗人王安石也在参与了当时的“春晚”之后,激动地赋诗一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此外,就是春节奏乐。乐器虽然在我们中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但是,在宋朝的时候,才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依据历史文献,我们可知:当时,只要春节临近,一些有钱的人家就要雇佣教坊的歌女到自己的家里进行奏乐。正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又一年。堪喜岁首无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但是,由于宋代的教坊歌女身价比较高,所以,没有钱的老百姓,就会雇佣一些地位比较低的歌女,在大街上进行演唱。而这就是当时老百姓的春晚。
总之,古时候的春晚虽然与我们今天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实却是一脉相承。时间虽然跨越了千年,但中华儿女却始终都能通过“春晚”这个独特的形式,将自己的快乐融了进去。正所谓: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情更浓。(吕海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