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与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浮躁与诱惑。

比如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诱惑,让一些孩子无心在重要的事情上,偏离了正常的成长之路。

这正是许多家长和老师们头疼的。

要如何让孩子既能享受科技的便利,又能正确抵挡它们的诱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挡不住诱惑的孩子,往往是由于自我认知出现了问题。

比如,那些沉迷于电子产品的、那些只想玩不想学习的孩子,一般都缺乏对自己价值的正向认知。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归属感。在他们的内心里,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一个清晰的人生方向与目标。

所以,他们只能得过且过,怎么省事怎么来,什么痛快就做什么。

当然这些省事与痛快,都只是眼下的,而不是长远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向长远的意识与能力。

正因为如此,他们特别容易被眼前的一些东西所诱惑而迷失了方向。

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认知的问题。认知改变了,问题行为也会跟着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的起点都差不多,由于他们成长中的环境带给他们不同的认知,他们便有了千差万别的发展。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从外界中接收信息到脑中,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然后再向身体发出指令,让各个器官动起来。

人的所有行动,都是由认知支配的。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与认知形成,与周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外界的信息是全方位的,进入大脑加工处理后,形成了不同方面的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等。

在冰山理论中,决定人的行为的是信念(底层认知)。而底层认知的背后,是一个人的核心需求: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孩子的童年,影响他成长和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父母,二是周围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父母的认知与行为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孩子周围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影响着孩子认知的改变。

因此,提升孩子认知的关键,一是父母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天地;二是帮助孩子丰富经历,更好地增长见识,完善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有些父母认知有较大的局限,但孩子依然有较好的发展?

这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收的信息不仅仅来自于父母,还有从自身周围环境中和经历中充分吸收成长的营养,形成自己的智慧。

这一部分是对父母认知局限的补充和突破。他可以从亲身经历以及与大自然和他人的连接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拓展自己的认知深度和广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父母的认知

在孩子认知形成的过程中,父母的潜移默化和引导作用,就是最好的榜样力量。父母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就是在给孩子做的最好认知升级示范。

1、不要排斥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每个人的经历、见识、常识与体验不同,就形成了他们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很多人习惯于接受与自己相同的看法,排斥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同与肯定。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单一的认知局限,因为看不到自己的盲点而变得固执。

要知道每一种看法里都有其特有的人生体验,并不是只有你自己的体验才是唯一的正确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能从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中吸取营养与经验,相当于扩展了自己的见识,从而看见自己的不足与盲点,让认知向着更加完整客观的方向发展。

从而引导孩子走向一种更加清晰而坚定的人生。

2、学会反思自己,欣赏他人。

一个会反思自己与欣赏他人的人,会从别人身上学习到许多自己没有的东西,从而让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加优秀。

父母学会欣赏他人,也会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让孩子获得正向的自我认知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并学习他们好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让他拥有自我肯定的能力

孩子是从与环境的互动中认识自己的。

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我是谁?我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对自己兴趣喜好的认知: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做得好不好?

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自己的探索体验和感受;二是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获得的。

那些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拥有自我肯定能力的孩子,更能拥有正面而积极的人生方向。因此,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让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探索和被爱的体验;其次,给孩子尽量多的动手体验学习与动口表达机会。

蒙台梭利说,与人类智慧密切相关的两种身体运动是:用来说话的舌头的运动和用来工作的手的运动。

自我认知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人生就有了自信与自爱的能力,也就有了自我实现的基础。

当孩子有了自信和自爱,就会努力朝着卓越的方向发展。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自己是优秀的,卓越的,这就是自己前进的目标与最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量给孩子更多的动手探索学习与表达自己的机会。

一个孩子呀呀学语,就是在表达一种与周围交流的强烈愿望。当孩子第一次伸出他的小手,就意味着他想把自己融入到这个世界。

这是孩子打开自己,迎接世界的开始,也是孩子开启热爱生活的表现模式。

孩子的感觉非常敏锐,而孩子对自己与世界的认识,也是从感受开始的。在不被人为干扰与扭曲的前提下,孩子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完成一种自我塑造。

心理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生命早期遭遇了感觉剥夺,被剥夺了分享愉快情绪的体验,只能体验许多不愉快的负面情绪,孩子长大后就会产生“情感饥渴”的创伤。

他们不仅很难得到爱,也很难与他人建立美好的感情关系,享受友情和爱情的快乐。

这些情感被剥夺的孩子,还会出现运动能力和心智发展水平低下等现象。

这些,都将导致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产生自卑感和自我否定。

6个月到5岁,是孩子对爱的剥夺的危机期。因此,5岁前父母给孩子的爱与鼓励,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多给孩子提供动手学习的机会。其次,鼓励孩子大胆自信的表达,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种种情绪、感受与需求,分享他们的想法。

渐渐地,孩子就在这些体验中知道了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能做什么,拥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自我认知。

当一个孩子拥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这样的孩子,会把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他同样也会使用电子产品,但他只是用它们来学习或偶尔的放松,不会因为诱惑而分心甚至迷失了方向。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会把主要精力专注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等等,让自己与目标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