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蝗灾肆虐,源非洲、经西亚、越印度,已经逼近中国的国境线了。中国自古以来就受到蝗灾等各种灾害的侵害,我们的先辈们一直在同自然灾害展开不退缩的斗争。让我们一起看看在那个科技不发达、条件简陋的时代,唐朝宰相姚崇是如何灭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元四年,正当唐玄宗举朝开展德政的时候,山东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朝廷内外都认为蝗灾是上天对大唐的惩罚,而丞相姚崇此时立即上奏唐玄宗,提出完整的灭蝗策略:首先,《毛诗》已记载古代用火焚的方式灭蝗,东汉光武帝曾下令灭蝗,表明蝗灾自古皆是天灾,与其他方面没关系;其次,庄稼都有主人,这些主人为了自家财产必然会卖力地灭蝗,人心可用;再次,采用焚瘗之法,夜间生火以焚烧飞累的蝗虫,并在火旁挖坑以趁势掩埋蝗虫尸体;最后,灭不了蝗虫是因为人们不尽力,尽力救灾必能灭蝗。然后,姚崇便分派御史到全国各地监督灭蝗行动。

然而,姚崇的做法虽好,却面临着朝中内外的阻力,甚至连唐玄宗都有所怀疑,最终姚崇以其决心和担当说服了唐玄宗和同僚,严令蝗灾发生地的地方官员立刻救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崇颁发灭蝗命令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汴州刺史倪若水。倪若水认为,蝗虫是天灾,应该用修德的方式让蝗灾过去;同时举例,北朝汉国刘聪下令灭蝗,结果不仅没效果,灾情反而更加严重。古代很迷信天人感应,认为德行好能避开所有灾害,如虎不吃好官下辖的百姓等等,所以倪若水的意见代表了很多人的意见。接到倪若水的奏疏后,姚崇大怒,先告诉他,刘聪是伪主而当今天子唐玄宗是圣主,圣主必能战胜妖邪;再问他,你认为好的太守会让蝗虫不过己境,现在是你无德导致的蝗灾吗;又问他,如果不救灾导致发生饥荒,你内心怎能过得去;最后警告他,快点救灾,否则别招致后悔。倪若水在姚崇的严令下,不得不采取焚埋的方法,获得蝗虫十四万石(唐朝一石为106斤)。

大规模灭蝗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蝗虫的大量死亡也引发朝臣关于杀伤生命、有伤天和、不符合德政的议论,结果唐玄宗此时也开始犯难了,只得找灭蝗主持人姚崇商议此事。姚崇认为,这群庸儒不通时变;举例“曹魏没有救灾,结果导致发生饥荒,引起了人吃人的惨剧;北朝后秦没有救灾,结果导致粮草不足,引起了牛马相互啃身上毛的事情”;现在蝗灾严重到骇人听闻的地步了,灾情一旦扩散,河南、河北之地百姓将难免流离失所;请求唐玄宗将此事交自己负责,如果不能灭蝗,就请唐玄宗革掉自己所有官爵、职位。唐玄宗听后才答应姚崇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事情还没完,皇帝的疑虑被打消了,而大臣们的疑问还没解决。黄门监(原门下省,监相当于现在副总理)卢怀慎就此事对姚崇说,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可以解决的;杀生太多,有伤天和。姚崇举了楚王吞蛭、叔傲杀蛇、赵宣子恨用犬、孔子不去羊的例子告诉他礼法在于安人;又问他,蝗灾这么严重,不灭蝗,难道让老百姓饿死;最后告诉他,皇帝已将灭蝗之事交给自己了,让他不要插手,若因为灭蝗导致发生祸事,自己一力承担后果。至此,关于灭蝗的疑问声音才被压制下去。

最终,在姚崇的主持下,唐朝取得了这场蝗灾的胜利,达到了“不至大饥”的效果。我们可以假设下,如果没有姚崇的强势灭蝗救灾,我们可以想象这场蝗灾将导致多少庄稼被蝗虫吃尽,又导致多少人无粮可吃,甚至很可能再次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幸运的是,唐朝有了姚崇。他对皇帝说明厉害关系,以一身官爵职位为保证,取得了皇帝的支持;强势反驳同僚,用一身性命来承担可能会发生的不幸后果;严令地方官员救灾,又分派御史前往地方监督,确保政令得到执行。我们从这场灭蝗救灾行动中可以看出,姚崇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看出他人力定能胜天灾的大决心、大胆当和大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