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程宗良 实习记者 张晓彤 北京报道
历时近三年,中国版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终于发布。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以期就《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报批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在此之前,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主要以国际自动机工程学会(SAE)的自动驾驶六等级划分作为参考标准,所以《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获准通过,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正式拥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级标准。
中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公示

3月9日,工信部在官网公示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拟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提到,基于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根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条件限制,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5级。
据悉,此国家标准报批自2017年启动预研至今历时近3年,十余家国内外企业协助完成标准的起草及修改。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拟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根据当前发布的报批稿,自动驾驶汽车将以5个要素为主要依据,被划分为0级(应急辅助)、1级(部分驾驶辅助)、2级(组合驾驶辅助)、3(有条件自动驾驶)、4级(高度自动驾驶)、5级(完全自动驾驶)共6个不同的等级。
和SAE分级标准相比,两者在整体分级思路和分级划分标准上大体一致,且都把汽车的自动化程度划分为6种不同的等级。对每一等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具体界定,两种标准也大体相同,仅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其中,中国版分级标准针对0级至2级自动驾驶,规定“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监测路况并做出反应)由驾驶员及系统共同完成。而在SAE标准下,L0级至L2级自动驾驶汽车的OEDR(目标和事件检测,以及决策任务)则全部由人类驾驶员完成。
对于自动驾驶的发展来说,国家标准的出台是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关键前置条件,明确的标准有助于各类企业更有针对性展开研发和技术部署的工作,进而促进各类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与落地进程。
政策推动自动驾驶量产步伐

中国版《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基于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根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条件限制,将汽车的自动化等级具体划分成0级至5级共6个标准:0级驾驶自动化(应急辅助)、1级驾驶自动化(部分驾驶辅助)、2级驾驶自动化(组合驾驶辅助)、3级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4级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5级驾驶自动化(完全自动驾驶)。
驾驶自动化系统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
在此之前,关于汽车「自动驾驶」的智能化分级,业内一直沿用着由美国人制定的SAE分类标准。此次《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获准通过,意味着中国将正式拥有官方自动驾驶分级标准。
更确切地说,《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获准通过最大的成功,在于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自动驾驶的量产步伐。同时给工程技术人员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或者一条可能的技术发展路径指导。
总的来说,中国版本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跟美国SAE的标准差不多,都是根据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条件限制来划分的。
值得注意的,在中国版的分级标准中,L3和L4分别被称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换句话说,只有在某些特定安全的环境条件下(比如路况和车况合乎标准)驾驶员才容许激活车辆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
根据发改委等部门在前段时间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从国家层面助力自动驾驶发展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落地,不仅将带来汽车行业及相关产业链体系的重塑,也会给人们创造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目前,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都将自动驾驶技术作为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国家层面展开战略布局。
在这种情况下,日前发布的《汽车自动驾驶分级(报批稿)》可谓正当其时。正是由于国家标准的出台是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关键前置条件,有了标准,各类企业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研发、部署技术,进而促进各类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与落地进程。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负责人李庆建指出,《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出台后,各个级别的标准以及安全法律法规等可以协调进行推动。除此之外,可以为产业包括车厂和产业链技术研发和量产有了阶段性推进目标,对产业链协同也有比较好的推动。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应用场景的增多,为无人驾驶特别是低速无人驾驶的暴发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李庆建表示,中国自动驾驶路线是智能化和网联化协同发展的路线。在网联化,特别是示范测试区域推进,车路协同推进上,我们有比较优势,智能化技术在应用研发技术和测试领域具有较好的基础,但在关键智能化基础研究领域需要大力发展。
“自动驾驶汽车近几年在示范区应用测试以及特殊场景比如园区、停车场等商用化落地具有较大的进展。未来,中国自动驾驶是发展的趋势是,智能汽车网联化协同并进,并将会在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及网联化近年来会有大的发展。”李庆建称。
不过,李庆建也提出,国内自动驾驶企业实现商用,面临几个挑战,一是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协同。即车路协同的发展,产业的协同,才能真正到商用量产;二、法律法规的完善。自动驾驶的商用量产,需要配套相关产业政策,也需要产业相关部门协同落地推动;三、安全问题。自动驾驶涉及到的安全问题,需要建立安全标准,方能规模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