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微胖,但个头比较矮,上初中的女儿像是找到了话题,不肯“放过”妈妈:“老妈,我觉得有个英语单词特别适合你,叫‘Fat Lady’,你真该减肥了……还好意思天天说我学习偷懒!”

这是比较委婉的说辞,也是女儿第一次谈论此话题。朋友以为孩子在炫耀英语,埋怨批评,没太当回事。

没想到,女儿逮住机会就调侃妈妈“胖死了”。早上照镜子,孩子冷嘲热讽“镜里镜外一样胖”;朋友催促孩子专心学习,被怼“你也专心减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拿妈妈的身材寻开心,当事人听见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但在旁观者看来,却有两点积极的意义:

首先,孩子对胖瘦的感知,也是一种审美观。孩子到了一定阶段会开始追求美,同时也产生一定的审美标准。家长或许认为这是“臭美”,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在观察、思考、体验过程中,会不断形成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

其次,孩子什么话都敢说,说明所有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惧怕谁的情况。在孩子眼里,“家长”这个概念是保护伞,是依靠,是心灵和身体疲劳时候的归宿。而不是权威的象征,比如家长说一不二,或者“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所以,家长大可不必破坏这种和谐的亲子关系。我们不妨借机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课,不仅让孩子住口,也让孩子受到内在的影响,从而自发自觉地去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少年说》有一期节目也是同样的话题,在上一篇文章里也提到了。我们可以借鉴少年妈妈的教育思路。

少年调侃妈妈是微胖界的翘楚,天天说减肥,却因为管不住嘴巴,越减越胖。最后头头是道地教育妈妈:“减肥跟学习一样,不是三分钟热度,希望你自律、坚持、不轻言放弃。”

不难看出,平时在家里,妈妈和孩子相处的像朋友,没有架子。正是因为坦诚对待,才被儿子抓住“把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仔细品,孩子的这番说辞,不正是平时妈妈对他的谆谆教诲吗?没有“输入”,哪来的“输出”?可见,孩子听进去了,只不过不愿意承认,或者说稍微有点不服气,然后借机“倒打一耙”。

妈妈耐心听完孩子心里话,接着一如既往地敞开心扉跟孩子交谈。先是承认自己“阶段性的减肥”不值得提倡;然后立志改正错误;最后又回归到孩子学习的话题上,提议“一起自律,成功减肥做孩子的榜样”。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只有相互欣赏和表扬是远远不够的,父母批评孩子也不少见,但难的是,有几位家长能允许孩子对自己评头论足、挑三拣四?而这恰好是和谐亲子关系的表现,想要走进孩子的心里,离不开孩子的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我的儿子只有4岁,但也开始调侃我了,说我“长得丑”。

我很惊讶,询问原因。儿子说:“你上次去我的幼儿园开家长会,抹口红、戴项链,还穿裙子,很漂亮。我觉得你今天太丑了……”

孩子说得很对。他刚开始上学时,弟弟才1岁半,平时自己一个人带俩孩子,为接送、遛娃、做饭、拖地方便,我基本只穿休闲装和运动衣。只有特殊场合才不得不挤时间收拾一下自己。

没想到,鲜明的对比孩子竟然形成记忆,偏爱我奢侈的乔装打扮。

这本身是好事,毕竟孩子对我说了真心话,而且都是实话。然而孩子认知有限,需要家长帮助他看到表象背后的付出和牺牲,教会孩子感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者无罪,孩子的童言童语并不是刻意伤人,所以我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从两方面跟他讲:

●阐述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先是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陈述孩子看得见的现实:“你看,妈妈要一直不停的干活,从早上忙到晚上,摸了口红是不是一出汗就被洗掉了呢?”

再认可孩子,并指出“变美”的可能性:“不过周末不一样,爸爸在家休息,帮忙照顾你和弟弟,妈妈就有时间化妆、打扮的漂漂亮亮!”

最后对孩子提出希望:“或者,你陪弟弟玩,帮妈妈收拾玩具,妈妈也会多出很多时间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情感方面表达爱,引导孩子学会关注“内在美”

表达对孩子的爱:“不管妈妈有没有抹口红,是不是都可以给你讲故事,给你做想吃的菜呢?”

引导孩子关注“内在美”:“妈妈每天都在看你的书,看完再给你讲。如果我要是去化妆,可能就没时间给你讲故事了。你觉得我的时间是抹口红好、还是看书讲故事好呢?”

孤立地看待一件事,评价便容易主观和片面,只有跟人或事产生关联,孩子才会感同身受,并关注有内涵的深层次的东西,从而学会感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少年说》主持人陈铭讲的一番话,也是这个道理。

“你妈妈以前也不胖,她胖得这十几年正是你十几岁的年华。”为了生养孩子变胖,最后又被孩子调侃。孩子不懂这些,妈妈讲出来会触动孩子,使他们尊重自己的付出和牺牲。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其实,当智力不起作用的时候,何止情感,父母的实际行动更具说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一篇文章里,一位妈妈评论说:“我减肥的过程中,跟老公严肃地说过,我就想让儿子看看,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这位妈妈说自己减了65斤,想要减肥的人可以想象,这个天文数字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能做到的人该有多励志!家长用实际行动成功征服体重,用数据严肃地告诉孩子“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是不是很有分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倘若被孩子指出身材胖、长得丑一类的问题时,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意气用事的瞎吼吼。这种调侃,言语中映射着父母说教的影子。家长要用实际行动逆袭,做给孩子看,最终成为孩子身边的活教材和正面案例。

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呢?还用跟孩子生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