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报道:“3月30日当天晚上20时28分许,日本海上自卫队一艘“岛风”号导弹驱逐舰在东海公海海域与一艘中国籍渔船相撞”,事件发生后日本防卫省很快做出回应称“此次事故未造成双方人员伤亡”。

虽然没有伤亡值得庆幸,但是在这个关键时期,特别是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些事,媒体自然都不会放过任何“细节”,一时间东海风云再现的报道在荧屏上屡见不鲜。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此次“撞船事件”中存在的3个疑点。

 (资料图)“岛风”号驱逐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岛风”号驱逐舰

1、撞船发生的地点

按照日本东方新报援引防卫省的消息,撞船的地点是鹿儿岛县屋久岛以西约650公里处,但是打开地图看一下就会很清楚,日本所说的这个地点其实就在我国浙江舟山群岛以东约130公里,说白了就是上海外海,属于咱们“自家门口”,因为从理论上说12海里以内是领海,200海里(370.4公里)内为经济专属区,事件就发生在我国经济专属区内。

 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示意图

很显然日方的这种说法非常狡猾,耐人寻味。不过好在这里距离我国的钓鱼岛尚有400多公里,不完全算得上是东海敏感海域。试想一下,如果撞击地点往南偏200余公里,那么信息体量将会呈几何倍增吧!

2、两船相撞的具体时间

按照日本防卫省给出的时间,撞船的时间大概在当天晚上8点半左右,我们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官方通报的某事件发生时间一般是以本国的区时作为参考时间的,而对于此次中日两船相撞,日本所说的这个撞击时间应该是东京时间20时28分许。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紫色线以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紫色线以内)

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绕着地轴旋转,因此东边时区时间要比西边时区的早一些,结合现在刚刚过了春分日不久,全球昼夜长短差距不算太大,我们以东经120度地方时(东八区北京时间)为例,要比东九区的东京时间晚1小时,而此次的这个撞击地点就位于120度经线以东,其地方时要略早于东经120度经线的时间,换算一下大概是当地时间19点30分~19点50分之间,这个时间天色应该比较黑暗了,特别是水天一色的海上。

 日本“岛风”号导弹驱逐舰,舷号17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岛风”号导弹驱逐舰,舷号172

尽管月黑风高,视线受阻,但这次撞击仍然有许多的疑点,一是这个点已经是晚上了,但日本防卫省这艘驱逐舰还在我国专属经济区内“加班”,二是日本“岛风”号导弹驱逐舰长150米、16.4米、满载排水量达5500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而且还是比较先进的“大铁疙瘩”能够被撞上也是没谁了,其中原因值得思考。

3、双方伤亡及舰船损伤情况

同样按照日本防卫省的说法,日本这艘“岛风”号导弹驱逐舰左舷后方被撞出一个长约1米、宽约0.2米的洞,而渔船损伤情况没有说明,但庆幸的是双方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和失踪等情况,并且日本这艘驱逐舰和中国这艘渔船都可以凭着自身的动力继续航行,这一点也得到了日本驱逐舰船员的确认。

 图片与本文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与本文无关

日本“岛风”号导弹驱逐舰于1988年3月服役,主机采用4台柴-燃联合动力装置,总功率达72000马力、航速30节,同时配备舰员260名,搭载127毫米炮、6管20毫米炮、四联“捕鲸叉”对舰导弹装置各2座以及“标准”对空导弹装置、八联“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装置各1座,是当时日本海上自卫队响当当的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

 日本驱逐舰,舷号17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驱逐舰,舷号172

综合相关报道,日本“岛风”号曾多次被美国授意在东海执行对朝鲜海上禁运的所谓“监视任务”,此次在我国家门口出现的撞击事件不得不引起重视。

众所周知,中日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近年来双方关系有所改善,特别是自今年1月份中国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日本积极出手支援中国抗击疫情,一时间上演了一曲“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佳话,并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还亲自组织400多名内阁议员向中国捐款,每人工资中扣除5000日元(约合330.75元人民币),共筹集到了约合13.23万元人民币的善款,此举被认为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表达了中日两国友好的情谊。

 中日相互捐献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相互捐献物资

当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但是地区争端、贸易保护主义等仍然存在,我们仍需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