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会发现每个尤其是宋朝之前的朝代建立丰功伟绩的皇帝内心都会有一个封禅泰山的梦想,好像只有举行了这么一个仪式,自己皇帝身份的丰功伟绩才能取得上天的认可一样。

历史上的封禅故事

现在封禅是连在一起使用,但其实封禅是分开的两件事: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所谓“登封报天,降禅除地”封禅故事从中华文明传说时期就开始,只不过真正大一统之后的第一次封禅从秦始皇开始。秦始皇的功绩自不必说,连封禅的程序和流程都是人家始皇一言而决。所以可以说封禅的老祖宗其实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被认可的举行过封禅仪式的朝代和皇帝分别有西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朝高宗、武则天(武周归入唐朝)、唐玄宗、宋真宗。其中,除武则天是封禅嵩山之外,其他几位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泰山这一汉文化中认可的第一名山。此外还有唯一的一次不是皇帝主持的封禅:霍去病封狼居胥,禅姑衍山。

之所以说这些是被认可的,其实是因为有两个人也曾经举行过封禅大典,只不过被选择性遗忘了。其一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封禅泰山,其二是隋大业四年,杨广带着27国使节和来宾封禅焉支山,随着大隋王朝一起登上了时代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按司马迁老先生《史记·封禅书》记载:“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说白了就是皇帝作为天子,工作干的不错,向皇天后土报告一下。而且,根据封禅书的记载。其实封禅的条件无外乎天下太平或是天降祥瑞。条件真心不高。所以硬要说宋真宗不够资格,好像原始的条件人家也是满足的。毕竟宋真宗曾经实打实的御驾亲征并与大辽签订了奠定百年和平局面的《檀渊之盟》。而且真宗封禅之前前那个祥瑞可是一打一打的出现(甭管真假)。

可仔细想一想宋真宗之前搞过封禅大典的是哪些人: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封禅嵩山)、唐玄宗。再加上曾经想过封禅或是群臣建议封禅,最后被自己或是大臣拒绝的:汉文帝、、隋文帝、唐太宗。貌似宋真宗夹在里面又有那么一点违和(即使是大业四年的隋炀帝,人家大隋帝国也是一片烈火喷油,鲜花着锦)。

这群人的在历史上干了啥不用我多介绍了。这群牛逼闪闪的人无形中把封禅这件事情搞得高大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宗之后为啥不再封禅泰山

现在网络流行的说法,宋真宗把封禅这件事搞得不尴不尬,导致后续的帝王不再以封禅为荣。所以从宋朝之后就没有皇帝在举行封禅大典了。这个原因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宋之后无人封禅的原因真的只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宋真宗封禅在宋朝还真不是特别尴尬。不信你掰着指头数一数,宋朝后面的皇帝那个敢说超越了宋真宗?南宋更不用说了,泰山所在的山东地方已经不在南宋的管辖范围内了。

真实的后续没有帝王选择封禅这样的仪式。根本原因是已经不需要封禅大典这样的仪式来昭示帝王的统治合法性和君权神授了。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有自己的上位和合法性的取得方式。

我们大家都知道,从燕云十六州割于契丹开始,到靖康惨变中原整个沦为少数民族统治,再到元朝以至于清朝,七八百年的时间里除了明朝近300年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少数民族统治。

辽金以及后来的元清,不好意思,少数民族没有封禅这样的传统,在比较汉化之前,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形式上一般是各部落贵族选举产生(忽里台大会、后金议政王大臣会议)。对他们来说,去泰山搞封禅?不好意思我们要回到哈拉和林开大会。那玩意的才是我们的正统性来源。

二是对汉人王朝来说,皇权发展到后来已经足够稳定。

有动机继续搞封禅泰山那一套程序的,在宋朝之后理论上只有恢复中华的大明王朝。大明开国两帝王,高皇帝朱元璋节俭,不会搞封禅大典这样劳民伤财的举动,也不需要这些花花肠子来塑造正统。永乐皇帝在忙于靖难、迁都、征蒙古、下西洋,实在没空。所以由此开始封禅仪式正式的成为历史。泰山也失去了他在中国群山中超凡脱俗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清以为大明复仇的理由入主中原,本来到了康雍乾时期是可以搞一搞封禅这样的仪式的。不过大明太祖都没做,康熙乾隆也就只是派人祭祀一下得了。而且康熙曾经找人论证过泰山龙脉是由长白山延伸而来。即使选择封禅也会去发祥之地的东北而不是泰山。

结语

所以,封禅泰山从宋真宗后成为绝响,绝不仅仅是后面的皇帝耻于与宋真宗为伍,刘彻、刘秀等人也没有觉得与胡亥一样搞封禅丢脸啊。关键还是后续的政治形势不需要这样的仪式来昭示皇帝的合法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