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因需用大量酒精消毒之故,所以不少白酒企业便生产了不少的75度白酒作为消毒之用。其后便有小道消息传出说,喝白酒能够抵御新冠病毒,由此关于白酒与健康的话题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久以来,关于白酒与健康的话题总是此起彼伏。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中国白酒的健康化问题更加明显,不少名酒企业以白酒健康为前提,展开了全方位的产品创新,所以一时间市面上就出现了许多打着健康招牌的白酒产品,但是透过产品的属性不难看出,所谓的“白酒健康化”更多是在产品中添加具有一定保健养生功效的物质,所以从一定层面上看,白酒与健康的问题并是非彻底解决了,因为按照正常的传统工序酿造出来的白酒的是否有助于健康才是“白酒与健康”的正面争论的焦点。

正如争论不休的“茅台护肝”和“喝出健康来”的宣传口号。一时间,成为消费者口中的“金科玉律”,茅台凭借其“健康性”征服了无数消费者的心,茅台集团在消费者市场攻城略地,销量大增。但也有无数不同的声音不断反对,所以多年来关于白酒的健康化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到底酒能不能治病,换句话说,酒与健康到底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

“酒”是药吗?

在讨论“酒与治病”,“酒与健康”的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酒”是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药酒同源”之说。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发现最早的医书,全书283个药方里,用酒的就有40多个。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同样将“酒”作为治病的“药”来研究论述。《本草纲目》还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列有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涵盖了内、外、妇、骨伤以及养生保健等诸领域。

历代中医认为,“酒为百药之长”。《本草纲目》云:“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孙思邈认定“酒即是药”,有祛寒开瘀、温腹通络、行脉养肤、发散推动等作用。酒凭借其自身的药用价值,保健功效以及制备药酒能增大药力而备受推崇,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的医药史上,白酒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有“专家”提出适量饮酒可以“防疫”,提出“非常时期每天喝二两白酒很可能有防治新冠肺炎的效果”的说法。杭州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给全体市民发布10条建议,其中第六条也提到可以“适量饮酒”。

其实这都不是空穴来潮,“喝酒防疫”这个观点,自古就有记载。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伤寒方上·辟温第二》中道:“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清代的《经验神方》记载“凡遇瘟疫盛行之时,若欲望出门走东过西,须饮酒几盃然后出门,回家之时亦当饮酒几盃,然后可食别样物件,自然气壮决不染瘟,但不可至醉。”《黄帝内经》记载“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这些观点都提出了,喝酒可以防疫。

可以看出,不少古代的中医大家均认为“酒”具有一定的“治病”功效,所以酒是“药”这一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同理,酒虽好,但也要适度饮用,毕竟孔子说过“唯酒无量,不及乱”。

饮酒三原则

健康数据分析中心曾有一份报告显示:“100位百岁老人中,其中约有三成有饮酒的爱好”。“全国十大长寿之乡”亳州地区的长寿老人也大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喜欢适量饮酒。所以酒似乎与健康又有着一种说不清的关系。那么如何科学饮酒有益健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坚持适度原则。目前大家对“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少喝酒,喝好酒”的价值观已经普遍认同,但是还是有不少的人间悲剧是由于过量饮酒导致的。若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对心脑血管健康,神经健康,胃肠道健康,肝脏健康等多个方面形成影响。而少饮则会“活血运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辞邪逐秽,暖水藏,行药势”。酒量因人而异,做到“微醺”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切忌空腹饮酒。空腹饮酒是大忌,在空腹状态下,乙醇会被大量吸收,血液中的乙醇浓度会迅速提高,对身体十分有害。且胃里没有食物,酒精会直接刺激胃壁,引起胃炎,严重者还会引起胃溃疡。因此喝酒前搭配吃一些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物,像豆腐鱼类,边吃边喝,以免发生急性或者慢性酒精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吃药则不喝酒。酒与药本是同源,且自古就有“酒为百药之长”之说。按照相生相克的道理,酒与药也就不能同时服用。酒精会加速药酶的分泌,同时会使药酶的活性增强,使得药性发生改变,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其次,喝酒之后可以吃头孢或者是奥硝唑等药物,这些药物容易发生双硫仑反应,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死亡。

《诗经》中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说法,意思是饮春酒可以除病长寿。而酒作为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的特殊饮品,千百年来一直陪伴着人们,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遵循科学饮酒,适量饮酒,健康饮酒的原则,酒才能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其健康属性才能有可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