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老C

1、

粗估病死率的计算公式 是 病死率 = 截止某日的死亡人数 / 截止某日的累计确诊人数

如果我们看Covid-19的病死率,我们会看到不同国家/地区截然不同的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最低的0.12%,香港0.39%,而欧洲三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的病死率高达13%。

看到这个难以置信的数据差异,这是一种病毒吗?

病死率能相差100倍?新加坡难道有什么神药?

其实,主要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都差不多,这些都是统计口径的原因。

2、

这个病死率的计算,是有非常大的偏差的。

首先,世界各国,死亡人数的统计,肯定也有漏记,但一般不会有数量级的差异。比如,武汉的死亡人数在近期做了修正,调高了50%,计入了之前因为混乱漏报的数字。其他国家也类似。英国,法国,美国都有对死亡人数的修正。虽然死亡人数统计也有修正,但死人了,总要找到死亡原因。死亡人数的统计相对是比较准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Covid-19并没有特效药,各国的诊治手段也差不多。如果医疗系统挤兑,比如武汉、西班牙、意大利,病死率会高不少。如果不挤兑,会低很多。

在医疗系统没有挤兑的情况下,照理说,病死率应该相差不大。

各国疫情进展阶段对这个也有影响。因为病人从确诊到最终去世,病程可以是十几天到一个月。所以在疫情的早期,确诊人数快速增加,病死率会远低于后期的情况。

比如1月22日,中国湖北之外的病死率是0.3%,2月2日,在疫情蔓延的高峰,湖北外的病死率不到0.2%。而在疫情的尾声,现在湖北以外的病死率是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各个国家的病死率,随着疫情的进展阶段,都是有明显的提高。

一个月前,德国的病死率是0.25%,现在是3.21%。

然而这些都还是无法解释,不同国家十倍甚至几十倍的病死率的差异。

3、

更大问题出在分母,就是这个累计确诊人数上。

是有轻微症状就全体检查,密切接触就检查,还是只查重症,这个分母就可能差出十倍。

感染确诊率 = 累计确诊人数 / 真实感染人数,这个没有任何人知道的百分比,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我们做一个假设:首先,Covid-19 没有神药,双黄连这种神药不存在。病毒没有人种差别。

在这个情况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医疗资源不挤兑的情况下,在能够得到充分治疗的情况下,感染人数的死亡率应该是类似的。

在中国,湖北之外的数字,可以做为一个参考指标:

首先,在湖北以外,中国基本对于每一个感染病例的都追踪了流行病学史和密切接触人群,并且隔离了密切接触人群。对于接触人群出现症状的,即使轻微,也都做了核酸检测。就算有漏的,在全球也是遗漏的比较少。

新加坡的情况也类似,尽可能的追踪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人群。

在这个情况下,感染确诊率应该是比较高的。

这个情况下,中国湖北之外的病死率是0.8%。考虑到西方国家,比如德国的医疗水平不比中国差,应该也能做到这个数字。

假设湖北之外的感染确诊率能做到70%-80%,70-80%的感染者最终都被确诊,剩余20-30%没有被发现确诊,就自愈了。那么湖北之外的,在未出现医疗挤兑的情况下,感染死亡率 应该在 0.6%左右。

4、

如果这个数字,应用到其他国家,比如同样没有出现医疗挤兑的德国。

德国目前的死亡人数是5033人,按照感染死亡率0.6%,感染人数将会是 84万人,是现在确诊人数的14.8万人的接近 6倍。这个倍数和最近的一则新闻报道还是有吻合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则新闻中,通过抗体检测,测出的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数是15%,而核酸检测的确诊人数是2%。倍数是7.5倍。感染死亡率0.37%。

这个数字和我推算的感染死亡率0.6%,感染人数是确诊人数的接近6倍,有一些近似之处。

世界各国,感染人数都是高于累计确诊人数,但倍数不同。

5、

那么,在武汉这种出现医疗挤兑的地方,感染死亡率会是多少呢?医疗挤兑会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死亡率,这个很难判断。

从欧洲的数字看,完全没有挤兑的德国,病死率是3.22%,出现挤兑的意大利,是13%。但这个四倍的差距,不仅仅是因为医疗挤兑,同样也有感染确诊率的差别。

德国的检测力度,感染者中被确诊的比例,应该大于意大利。

一个参考指标:武汉的病死率,是湖北除武汉之外的两倍。

假如,我们拍个脑袋,假设意大利和德国,4倍的病死率差距,一半是因为医疗挤兑,一半是因为感染者的确诊比例。

医疗挤兑,让病死率翻了一番。感染病死率达到1.2%

那么,推算出的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几个国家的真实感染者人数,都应该达到200万人左右。美国很可能真实感染人数在500万这个量级。

6、

假如真的感染死亡率只有0.6%。在医疗挤兑的情况下,也只有1.2%,是不是就说明群体免疫是合理的呢?

流感的感染死亡率差不多0.1%,好像Covid-19只是高了6倍而已。

死亡率虽然比我们看到的低,但群体免疫还是大错特错。

因为,即使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已经感染了2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只不过是3-4%而已。如果需要达到群体免疫的60%,需要感染人数达到现在的15-20倍。

这个情况下,医疗系统就不是挤兑了,而是彻底崩溃。同时,社会秩序估计也很难维持下去。

以Covid-19的传染能力,如果不当回事,不隔离不居家,真的有可能感染60%的人口后,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那时,即使只有0.6%-1.2%的感染死亡率,总人口的死亡率也会高达0.4-0.7%。1918年大流感,美国的总人口死亡率,大概是0.6-0.7%,(1亿出头人口死了60多万)。而第三世界国家,总人口的死亡率高得多。Covid-19如果全球蔓延,大多数死亡也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如果不当回事,Covid-19就是一次新的1918大流感。而现在的世界人口,是当时的近4-5倍。

如果不隔离不居家,德国这样的控制的很好的国家,也会有几十万人死亡,这个代价,谁也无法承受。

正是因为存在大量的感染未确诊的病人,绝大多数国家无法识别全部感染者,只隔离感染者。只能靠保持社交距离,大家都不出门,来实现隔离,降低病毒传播。

另外,1918年大流感,1918年春天的第一波,并不可怕。最厉害的是,病毒变异后的1918年秋冬的第二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染人数越多,病毒出现变异的可能性越大。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让病毒自由发展,自由变异。

Covid-19,感染死亡率,确实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可怕,远低于SARS。

但它的传染性,远远高于SARS,所以,隔离,封城,还是最合理的解决办法。群体免疫,还是得靠疫苗,靠人人得病,实现群体免疫,代价就是数千万人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