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草,有毒!

“神农尝百草,别问饱不饱”。

当大家都在关心神农氏“饱不饱”的问题之时,小妹觉得更应该关心一下“毒不毒”?

遍尝百草的“神农氏”,如果不幸尝到“毒草”,如何才能控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持有同样困惑的还有李时珍。两位中医学先驱,是如何安全地尝遍百草并写出《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跟着小妹一起,来探索个中奥秘。

神农氏如何控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

神农氏,还有一个被我们熟知的名字叫“炎帝”

他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还有一个透明的胃……

讲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神农尝百草”是一个“神话故事”……

小妹先把故事简略讲一下:

故事中的神农氏,通过自己那个透明的肚子,可以看到吃下去的东西是否有毒,最厉害的是他在暴饮暴食瞎吃过程中发现茶叶能解毒。所以有恃无恐的他立志吃遍百草,并写下“品尝体验”。
非常不幸的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虽然每次中毒,神农氏都能用随身携带的茶叶解毒,但有一次神农氏因误食“断肠草”,把肠子弄折了,解毒用的茶叶进入不了肠道,大罗金仙也救不了他。
于是,卒。

故事讲完,但你一定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神农尝百草”只是神话传说,那么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又该如何解释?

▲神话故事中的“神农尝百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部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只是托名“神农”所著,你可以理解成取了个叫“神农”的笔名

中医学上的先驱者们,必定是尝试过百草的,但他们必定也没有“透明的胃”。

如果李时珍们将每一种草药都吞吃下肚,看吃完会不会腹痛,那么,在没有现代医疗团队保障的基础下,估计早挂一百回了。可李时珍们显然活的好好的,不仅如此,他们还详细地记录下草药药性来造福后人。

吃了这么多杂草的李时珍们,不会腹痛吗?他们靠什么方法来保持健康?

(1)浅尝辄止:

李时珍们的目标非常宏大,虽说“尝百草”,但光一本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1892种植物,如果李时珍将每一种都吃完,那么我们真得先来讨论一下“饱不饱”问题

其实李时珍们在尝百草时,从不整条吞下,他们浅尝辄止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包含1892种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农本草经》的序里面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品尝”原则了: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李时珍们在品尝百草时,只用舌尖轻点一下,然后根据味道来判断草木的药性

在长期的实践中,李时珍们发现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当然这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才能达到李时珍水平——用舌尖轻点,品尝到了药味儿之后,再根据经验写成药性简介。

所以,不用整条囫囵吞,单用舌头尝出个气味,就足够归类了。“饱不饱”,不需要我们担心。

(2)观察植物形状:

有些草木可以通过观察它的外观和颜色,再结合品尝结果,来了解它的药性。

举个例子:黑豆,颜色是黑色的,形状像人类的肾脏。那么就可以判断黑豆可以入肾经补肾之阴,然后再结合舌尖亲点的品尝结果,来判断黑豆是如何入肾经补肾阴的。

▲李时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先给牛羊等动物尝尝:

如果李时珍们觉得对一种草木的“风险不可控”,那么他们会先让猫狗牛羊等动物先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动物实验”。如果动物吃完后安全可靠,李时珍们再亲自上阵,舌尖轻点。

(4)云游四方从老百姓口中收集草药知识:

最后一条小妹觉得很重要。对于不懂的,可以先问别人

如果遇到无法判断的草药,可以询问当地人,或许从他们的口中就可以得出答案。

举例来说:有一次李时珍投宿到一家驿站。同时投宿的还有几位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大家围着一口小锅,锅里在煮一种连根带叶的野草。由于职业的敏感,李时珍立刻上前询问。马夫告诉他:“我们赶车人常年在外奔波,腿脚很容易损伤。所以我们煮这种汤喝,会有舒筋活血的功效。”

在李时珍的追问下,他弄明白了这种马夫们常喝的野草汤,起效原因是因为这种叫“鼓子花”的药草。于是李时珍就将这段经历记录了下来:“鼓子花”,又名“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奇妹说: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位名叫“李时珍”的医学先驱们,用自己的智慧,结合亲身实践和探索精神,奠定了中国中医学的基础,自此开创了中华民族的中医学文化。

时代变迁,但每个时代总有自己的“神农氏”和“李时珍”们,日夜守护我们。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参考文献:

李时珍:《本草纲目》、

神农氏:《神农本草经》。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配图除特别注明,均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