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陈理君王成文)面对疫情,广大新闻工作者也是“逆行者”。在全市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荆州广电人快速进入战斗状态,义无反顾地奔走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好记者讲好故事,一起来看记者的抗疫经历。

我叫陈理君,是荆州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融媒体记者。1月24日,大年三十,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湖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疫情期间,我接到的首个任务是采访荆州市首例新冠肺炎的治愈患者王某。当天上午,我来到荆州市胸科医院,在鲜花和掌声中见到了他。王某是一名餐厅送货员,去年12月,他曾经出入过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半个小时的采访,我详细了解了他患病、治疗的全过程。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怎样与病魔顽强对抗的。因为我知道,当时大家对于疫情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因为未知,所以恐惧,恐惧会伴随着谣言,作为一名记者,我的一篇深入详实的报道是对谣言最好的回击,也是坚定人民群众信心的最强音。当天报道发出后,新冠肺炎的可防可控、可治可愈的消息立即传开。因为人们看到了事实,所以才会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先后前往荆州市城区多家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点进行采访,不断发布疫情防控的最新数据和进展,每个人都在为抗疫奔走呼号。我身边的许多同事,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一直没有休息,他们是父母,是孩子,更因为是一名记者,一边将自己隔离起来保护家人,一边把自己推向更前的前线。

疫情之下,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抗疫纪实电影《一级响应》启动。我非常有幸参与到《一级响应》驰援篇的拍摄,也由此认识了海南医疗队的蒋柳花。28岁的蒋柳花,是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护士,她是第一批驰援荆州的医疗队队员之一。她告诉我们,她的丈夫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党员,家中有两个儿子,还有身患重病的老父亲。在与她的丈夫连线采访时,千里之外的丈夫留下了眼泪。但他说,虽然担心妻子的健康,但他还是非常支持蒋柳花的驰援,因为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幸福。一句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祖国,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赤子之心。

在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鏖战后,荆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3月20日,春风十里,荆州全城欢送援荆的白衣战士。蒋柳花和147名海南医疗人员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繁花相送,我把蒋柳花从酒店送一直到三峡机场。临走前,带着深情与不舍,蒋柳花和我们的纪录片主创团队一起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也将我与英雄永远定格在了一起。

这场载入史册的疫情,我很荣幸能够成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我目睹了在灾难的降临,但更看见了每一位平凡人的伟大,我到过的每一处地方,采访过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记录下的每一个片段,都会伴随着我一生。它时刻提醒着我,在每一个需要真相和事实的地方,在每一位英雄的背后,都会有记者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