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个最偏心的母亲,却总想着小儿子当皇帝,不顾大儿子安危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无异于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大部分的家长都能够做到一视同仁,面对那些弱势的孩子,也总会想办法多给他们一些提携,比如说三国时期曹魏的卞太后,就致力于保全曹植不收到皇帝哥哥曹丕的加害,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却也有三个偏心的母亲,总是想着让小儿子当皇帝,却并不顾大儿子的安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便是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夫人武姜,武姜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嫁给了郑武公之后,她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其中长子为郑庄公,少子为共叔段,但是武姜因为生下郑庄公的时候难产,差点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因此她十分讨厌大儿子,还给他取名叫做寤生。

长大后,郑武公本着以长为尊的道理,将寤生立为了储君,对此武姜确实十分不甘心,她多次劝说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太子。好在郑武公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公元前743年,郑庄公正式即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时候的武姜还要求将京城(河南荥阳)一大块地盘赏赐给共叔段扩充他的实力,按照道理来说京城大于郑国国都,这是不符合君臣之礼节的,但是孝顺的郑庄公还是将地盘赏赐给共叔段,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公元前722年,武姜竟然和共叔段内外勾结图谋篡位,联合起来将郑庄公赶下去,所幸事情败露,共叔段逃跑,而武姜也被愤怒的郑庄公所囚禁,一直过了很久母子二人才恢复了正常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人,是西汉汉文帝的妻子窦皇后,她生下长子刘启(汉文帝)和次子刘武,然而窦夫人,却十分喜爱自己的小儿子刘武,对于大儿子刘启却是不怎么关心,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在喝醉酒后,曾经在窦皇后的花言巧语下打算将梁王立为皇帝,在大臣的拼命劝说下才得以罢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国之乱爆发后,刘武虽然没有反叛,但是他和汉文帝的关系已经是极其僵硬,窦太后却全身心的关注与小儿子,前144年因景帝拒绝梁王留滞京城,梁王回封地不久便因病去世。窦太后整日哭泣,极为悲哀,并拒绝吃饭,说:“帝果杀吾子!”汉景帝只好将梁国为五个国家,分别封梁孝王的五子为王,并奏告窦太后,太后这才开心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便是清朝时期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孝恭仁皇后,她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然而乌雅氏对于四阿哥的感情,却远远不及十四,这是因为他生下四阿哥后,还只是宫女身份,没有资格抚养皇子,实际上雍正和母亲只有血缘关系,而十四阿哥却是乌雅氏一手带大的,在九子夺嫡当中,十四阿哥并没有加入哥哥的阵营,反而是进入到八爷党,处处和兄长对着干,乌雅氏也是毫不犹豫地支持小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清史稿》记载,雍正虽然在竞争中胜出,然而乌雅氏却并不感到高兴,他举行即位大典,要把生母尊为太后,邀请其参加的时候,乌雅氏却说道:“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她对此并不感到开心,因为雍正的得势也就意味着小儿子十四阿哥的失去势力,如果乌雅氏拒绝参加皇帝庆典,那么雍正登基就名不正言不顺,为此雍正废了好一番口舌才说服自己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23年,雍正安葬康熙时,就曾下令让弟弟胤禵守陵,并削去弟弟亲王封号。这一点也让乌雅氏十分的生气,面对母亲这样偏袒曾经想要将自己置于死地的十四阿哥,雍正也是颇为感慨,曾经说下“生恩不及养恩大”的心里话,而乌雅氏在雍正即位后的6个月,郁郁不乐,很快就在宫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