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笑着从大英博物馆出来!

据说大英博物馆里,有23000件中国文物,而且有2000件是长期展出的,这个庞大的数字相信凡是中国人看了,心里都会难以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英博物馆里展示着各种精妙绝伦,独一无二的清朝宝贝,让人惊讶,让人赞叹,也让人遗憾。

惊讶老祖宗的慧眼,赞叹匠人的巧手,遗憾文物的遗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庆龙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庆帝的龙袍是典型的十二章纹龙袍:

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袍以丝绸为质地,用五彩丝线和金线刺绣而成,刺绣立体感强,色调层层叠入,错落有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袍上的9条金龙似要腾云驾雾,直冲云霄,形象逼真,类真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庆帝穿在身上,往那一站一定很庄重威严有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少年龙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致小巧的衣服结构,明亮的色彩渲染,针线细密的剪裁缝合,布质稀有众所周知,让人赞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少年光绪,穿在身上一定颇有气度。

艺术头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清的皇室、贵族,不光衣服华美绝伦,头冠也是精致到让人惊叹。

就像下面这个头冠,以纯净的蓝色调为主,清雅脱俗,让人眼前一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围镶嵌着五颜六色的珍珠宝石,闪闪发光,直逼眼睛。

头冠的两边对称坠着珠串,如果戴着走几步路,那摇摆的小珍珠必会扰乱你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以想像一下,皇宫里的嫔妃们戴着这个头冠,去见帝王,一步三回头,是何等的摇曳生姿,动人心弦!

顶戴花翎的清朝官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花翎是圆形的,有红,蓝,白,金四种颜色。

可别小瞧了它,这顶戴花翎可是阶级身份的象征!顶戴花翎的级别分类更是颇为复杂,不是一句两句可以掰扯清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像和珅这样的重要的军机大臣,都没有资格戴三眼花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平时追清宫剧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这么一句台词:摘去他的顶戴花翎,打入大牢,听候发落!可见顶戴花翎就是身份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常见的顶戴花翎也就是双眼,单眼花翎,更别说顶戴和花翎各自如何分门别类了,那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太后的金缕凤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美的袍子前后各绣一只凤凰,袍子是晚清旗装的样式,色彩明艳,整个造型栩栩如生,巧夺天工,极致奢华,让人流连忘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金缕凤袍的云肩设计立体,给人一种威严贵气之感!而且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件金缕凤袍居然是慈禧太后自己设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来,如果不是因为做了太后,说不定慈溪还有机会成为中国第一个服装设计师和珠宝设计师呢。这审美和脑洞也真是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闻慈禧太后每天都要换上10多套不同的服装,简直让人目瞪口呆!慈禧太后可以算是历史级的时尚达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的扳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看这扳指小巧玲珑,晶莹剔透,随便拿出来一个对普通大众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不可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里经常看见皇帝时不时转动扳指,或者大动肝火的时候,砸扳指,这砸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稀有的珍贵瓷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经历了残酷的“九子夺嫡”,经过了数十年的韬光养晦,他骨子里最爱宋瓷的极简清雅,有着极高的审美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甚至要求自己的工匠,仿造宋朝“五大名窑”的名品,还有明朝永宣年间的青花,而这种“山寨瓷器”,叫做“官仿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松石绿,是绿釉的一种,给人一种清爽剔透的感觉,有种捧着一杯茶,惬意小饮,置身于大自然的清新感。

而天蓝色釉碗,又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温柔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胭脂红,据说是最出名的,也是妥妥的斩男色,是雍正最喜欢的。光是看见这粉嫩柔美的色彩,就让人心旷神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把精致的雨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这么多晚清的东西,看到多数主打的就是一个精致。尤其这把伞,可真是细致到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人到动物到花纹,都是一针一线绣上去的,伞周围还有穗子做装饰,光是看着伞,就能想象到古时的皇室女子生活有多精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娉婷摇曳的身姿,穿着清宫格格的服饰,打着精致雨伞的清丽美人,款款向你走来,那是何等的让人心旷神怡!可比影视剧里的画面高级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柄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时的扇子,往往是附风雅俗的标志。

男子为了展示自己的风采魅力,即使寒冬大雪出门腰间也会带把扇子,以展示自己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英博物馆的这把扇子,细节真的是绝了,真好奇古时的人手艺、耐心怎么都那么好,光是上面的画就能拿放大镜欣赏半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而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以这个条约给中国人带来的感受,恐怕是最沉重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文物背后的故事!

1860年10月18日,一场熊熊大火自平地而起,滚滚浓烟笼罩着整个圆明园,到处都充斥着打杀声,哭喊声,掠夺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天的绵延大火,燃烧着众多能工巧匠的呕心沥血,燃烧着亿万中国人的屈辱与尊严,燃烧着历史的悲痛与无奈!

一座精妙绝伦,历经几个世纪,经过多少能工巧匠创作的宏伟建筑,就这样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法联军的丑恶嘴脸,就这样暴露在了大庭广众之下!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光是粗略统计就大概有150万件。

不但有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可以说损失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文物,还只是众多藏品中的冰山一角,如若馆里展示更珍贵的中国文物,恐怕我们会更痛心。

但无论如何,不管历经多少年,我们是一定要把遗失的文物追回来的!吾辈当自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