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战的全新单曲《光点》,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副歌进入时的和声设计。肖战人声当引领,背景烘托的是极具提振感的Sing-along,由此制造出鲜明的“融合”意味。

这就是在传达,《光点》这首真正的意义不是独唱,而是,合唱。我们一起参与进来,完成光从“点”到“面”的铺陈。

这恰好跟歌词中的“Cause we’ve got one life one world/So let’s come together”实时相呼应。而更具设计意图的是,和声真正开始的点是“one life one world”,此前是肖战在Solo领唱。也就是在强调,由“我”及“你我”,由个体到众人的信息。

《光点》是一首标准的Pop作品不假,但却跟市面上纯粹贴合“快消”套路的Pop不太一样,它讲求最终的唤起,由音乐唤起心中的希望跟爱。

这点我预先是没有太想到的。我以为肖战的作品会专注于紧扣潮流时尚,为歌迷们奉献最In的流行质感,但《光点》显然没有局限于此。

当然,它足够流行,并且是国际标准的流行。歌曲的幕后团队汇聚世界各地音乐人,他们的共同倾力为歌曲保证了高水准。具体来讲,这首歌曲有着非常入耳的旋律,属于近乎于极简的流线性,从听感来讲就是极其润顺的动态行进感。所以,它很容易被感知并且参与进来。如此手法的创作本质上是在激发参与感,让每一位听到歌曲的听者都能迅速融入到其中。这就不只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创作的初衷。

可以说,《光点》从创作的起点开始,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其中的一部分。“We’re all made to love”,歌词里讲得已然足够清楚,这就是传播“大爱”的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行是《光点》表层特征,它的内里是温度。

从这个角度来讲,《光点》其实是在重申流行歌曲的一个核心功能:传播正向能量。它跟各位熟知的中外知名赞歌一样,都在以绝对的真诚跟真心点燃群体的生机。尤其在当下这特殊时期,这个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给予疗愈,施以温暖,让眼前的迷茫不再厚重,为前面的道路指明方向,“生命渺小不可思议/生活绝不轻易放弃”,希望跟梦想都向来朴素,就在我们每一次的坚持中。

《光点》这首歌曲,太适合做各类暖意场景的BGM。

赞歌也会分很多类,小情义的,或者,大阵仗的。《光点》的妙在于,它在两者间做到平衡,即,这是一首从小及大的歌曲,从个体做起,具体讲就是从肖战的“自述”开始,最终完成了跟群体的关联,也就是完成了共鸣触发,让我们相信,这首歌曲跟我们所有人相关。

这类赞歌通常都是从情感层面就自带感染力,但,必须做到不刻意才能真正感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我的理解,《光点》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盲目煽情,歌曲旋律轮廓相对较平缓,并没有靠设置大起大落的起伏来调动情绪。歌词文本也足够日常,都是在清晰的叙事模式里最终达到高亮一刻。还有就是肖战的演唱,人声全程都是平稳输出,找不出故意出挑的点,其中如常表达的口吻更是强化了演唱的亲近效应,即便是在副歌最接近“号召”的部分,人声依然保持着充足的“邻家”气质,他从来不是来说教或者指导的,而是召唤你同行。当他的人声融入到和声中时,同行的感觉就更加确定。

我判断,这样的演唱是他的一种惯性,至少我知道的,此前他在演唱《红梅赞》时,也是类似的方式:保持自然,回归纯粹。

如果硬要挑出来存在什么“加工”的话,那就是肖战的人声适度Auto-tune化了。但这又不是无端的处理,毕竟,《光点》是一首包含UrbanMusic元素的作品,由此,采用Auto-tune也是为了让人声更加衔接整首歌曲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是,他声线中的个人特质完全保留。主歌部分,清亮透彻;副歌部分,力量明显。虽然谈不上声乐层面的拔萃,但人声表现力是足够的。

我想,《光点》一定程度上是强化了肖战的歌手属性。一方面,他可以对接国际化的音乐风格,就如在这首歌曲里,电音跟R&B的结合,他演绎起来可谓自如。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很大众化的音乐范式里,他依然可以显露出专属于自己的标识。尤其是个性化的演唱方式就是他赋予歌曲乃至风格的“气质”。在这两方面的基底之上,还有最关键的是,以《光点》为标本,展示出了肖战积极活跃的音乐态度。

流行歌曲自当是要具备娱乐趣味,但同时还应该承载着丰富的美好愿景。正如《光点》所示,它的愿景就是每一个人都成为发光点,各自闪耀,相互取暖。

歌手肖战,是可以流行且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