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旅游景区目的地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务之急。当下新冠病毒,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和新技术等重大破坏下有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因素正在影响游客的出行决策;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关注绿色生态健康的旅行选择,寻求将自己更多地融入社区并与当地人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要进行有序的科学开发。其中山地旅游项目成为青年出游的选择之一,今天就和小编看看山地旅游产业有哪些类型呢?山地旅游又是如何规划开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山地住宿产业

由于地域限制,山地旅游的住宿产业一般以非标住宿与露营地为主;除了在景区与目的地范围内建造主题酒店,还有在原住民居住环境中创造住宿条件,改建修缮村民空置房屋的做法。

山地住宿产业中的佼佼者自然要数莫干山。做民宿的很多,但莫干山只有一个,与中国的名山大川相比,莫干山山不高、水不秀、风景普通、名气不大,但却能够成为裸心谷、法国山居等高端民宿的聚集地,是因为它抓住的是长三角高端人群的度假需求市场,背靠都市圈,顺风搭车,抢人抢钱抢流量。

二、山地交通产业

山地旅行虽以游客走进大自然为主要形式,但因特殊的地理环境需要通过便捷的交通设施将游客带领至景区与目的地。

交通工具与住宿功能并存的房车是山地旅游中的一大选择,但由于价格、房车营地缺少等客观因素,中国房车市场还未成熟,游客考虑的几率也较低。

另一方面,游客根据山地旅游景区位置有不同的选择,一如“城中有山”的江浙地区所推的山地旅游项目,搭乘一般的公共交通设施就可到达;而要达到更加远离城市的山地景区时,更强调单独的交通工具使用,例如组团包车、自驾游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山地运动产业

近年来,中国的体育旅游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竞技体育向大众化休闲项目的发展,户外运动休闲已成为一种时尚。

各种体育赛事,体育竞技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带来山地旅游的发展新时代。山地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很多,主要有徒步、漂流、林地探险、露营、滑雪、溯溪、骑马、攀岩、山地摩托等。要以登山运动为核心,拓展到滑雪、攀冰、高山滑翔伞、溪降等四季山地运动。

同时要从赛事入手,打造优质的体育活动项目,拓展特色体育旅游品牌,最终形成完备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山地运动产业。同时通过旅游配套,带动发展。

培训、救援、医疗、教育、商业等带动高山休闲旅游人群,促进从山地运动到山地度假生活方式的转变。要大力发展社会体育团体和社会体育组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民众参与、市场运作,最后形成产业赢利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好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非常重要,要加强对各种体育俱乐部、协会的扶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山地康养产业

山地康养活动针对户外运动爱好者以及静心养性者呈现一动一静的形态,主要有登山、攀岩、徒步、户外生存、山地赛车,以及户外瑜伽、山地度假、禅修活动等。

如康体保健方面可以借助山地先天的自然条件修建山地康体养生休闲景区,开展山间温泉、山间瑜伽、山间文化养生等活动,配置对身体有益的树木花草,使游客以一种最放松、最简单的方式休闲养生,从低端到高端努力打造度假休闲产品品牌,尽量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等。

五、山地农业产业

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式,山地农业受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生产方式、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反而适宜走小产区的精品化道路。

山地农业的发展要以产业为引领,从农业产业链、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运作的角度出发,通过精品加工模式、生鲜电商模式、高端定制模式等的合理运用,增强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区域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打造山地精品农业。

鼓励和支持发展切合市场需求和具有山地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引导开发消费市场,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山地高效农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地旅游规划开发如何做?

许多山区旅游目的地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可以全年吸引游客。沿海和海滩胜地在冬季会变得荒芜,而那些适合进行雪上运动(例如滑雪和单板滑雪)的山区则在冬季处于旺季。但是现在,在夏季,许多冬季运动目的地也吸引了许多游客,无论是通过将酒店用作会议场地,吸引健康旅行者获得晴朗的空气和水,还是通过开发更多的远足和山地自行车道。替代活动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由于气候变暖,未来一些滑雪胜地将面临冬季无雪的前景。除畜牧业外,山区的经济发展手段有限,旅游业通常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其可持续性取决于保持脆弱的山区环境和景观完好无损。虽然山区旅游并不是造成环境污染和退化的主要因素,但必须注意,山地旅游规划开发时不要让旅游结构损害原生态审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