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三大运营商问世之后,用户似乎永远都占据着被动的位置。如今,全球数字化进程加快,移动互联网逐渐爆发,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三大运营商服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然而,正是仰仗着无法取代的地位,三大运营商在行业规则、业务运营等方面,开始变得有恃无恐,时时刻刻牵动着亿万用户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11月,试点测试多年的携号转网服务正式在全国上线,消费者们单纯的以为:从此用户将彻底翻身。事实上,一些用户确实拥有了自主选择运营商的权利,但运营商此前明目张胆的套路,却依旧延续着。前不久,中国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一则针对三大运营商的通报。其中,中国移动存在有不知情定制、员工培训跟不上、服务质量不高、一线网点大多被外包等一些问题。中国联通存在套餐数量太多、骚扰电话监管不力、不知情定制等问题;中国电信存在的问题为套餐数量繁杂、新老用户不同权、虚假宣传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此次针对三大运营商的通报,可谓是一针见血。国家对三大运营商这些行为的点名,也证明了在行业内,这些不利于用户的行为,早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众所周知,即便携号转网在全国上线,三大运营商使劲浑身解数去“挽留”用户。为此,在2019年上旬,以中国移动为首,率先开启了挽留用户的馈赠活动,比如:查网龄送流量、低价升级套餐等等。在对用户进行了“利”的诱惑后,将这些免费的馈赠加上合约期,导致一些用户为此无法转网,这些合约期短则三两月,长则数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大问题,就是套餐数量繁多。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三大运营商在携号转网时代大肆推出新套餐、新活动。即便移动互联网时代彻底爆发,但是这些套餐仍旧多到让用户选择困难。据悉,仅联通一家运营商旗下的精简套餐数量,便达到了400多个!三家运营商的此类套餐数量,保守估计也在一千个左右。套餐多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这增加了用户选择套餐的时间成本,以及运营商们使用各种有套路的营销手段。在携号转网时代,在5G时代,三大运营商本该处于良性竞争时代,而利益的驱使,一些弊端却最终只能让用户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