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谁?看到这个问题你想打我,这么简单的问题。第一次统一全国的猛人,中国第一个皇帝。但我要问你秦始皇的姓名到底是什么?你能确切的回答我吗。也许就有点懵了是吧。史书上对秦始皇的称呼有赵正、有秦正、有嬴政、甚至有吕政。到底哪一个才是秦始皇的真姓,为什么秦始皇的儿子们如扶苏、胡亥不在前面冠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不是有点懵了,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疑惑吧。

古代姓氏的起源

面对秦始皇这同一个人,他的看起来像姓名的称呼就有这么多个。这个问题牵扯到我国古代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姓拆开来看是“女生”。它用来区别原始部落同一个母系来源的部族。避免产生血缘上的近亲结婚。这标志着原始部落的人已经发现了群婚制可能存在的隐患,开始以血缘为纽带避免族内婚了。所以你会发现上古八大姓基本都带女字旁。

上古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而氏的产生要晚于姓。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很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在姓之下产生了一些分支。就用氏来区分贵贱了。举个例子题目里面赢姓造父被封在赵城,于是他的后代就以赵为氏了。而与他们同姓的另一支后来在平王东迁时被封在秦地。后世就以秦为氏了。所以战国后期的两大强国秦国和赵国往前推300年其实是一家。

《世本》所言:“言姓即在上,占氏即在下。”即是说氏是统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体与分支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会发现:

一、姓一般不变,但氏常常改变,一般一个家族换一个地方生活、被封为某个官就可能换一个氏,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可以换氏。比如我们知道的商鞅。他原本是卫国人。所以氏卫,称呼他为卫鞅。后来在秦国被封为商君,于是他又改氏为商。被称为商鞅了。你还可以称呼他为公孙鞅。因为他的家族以前是姬姓公孙氏。

二、只有贵族才有氏,平民和奴隶是不存在氏的。所以为什么说氏是分贵贱的,因为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封号或是有官职,而这两者正好是氏的来源之一。如封在赵地氏赵,职位为司马的氏为司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女子一般称姓不称氏。因为姓要用来别婚姻,同姓不婚很早就称为了惯例。比如先秦时期留在史册上的女性称号:文姜、孟赢等。姜和赢就是指这两个女子的姓。

秦汉姓氏合流

大家也发现了,到了现在,姓和氏其实变成了同义词。那姓和氏究竟是什么时候合流了呢?答案是秦汉时期,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巨变的时期。

《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秦朝灭亡了六国,六国贵族失去了他们的地位。王室也变成了普通人,流散各地,姓氏之间的这些区隔慢慢的不被记住了

加上,秦朝短命,秦朝皇室也被灭了个一干二净,继之而起的刘邦是个小流氓,属于在战国时期连氏都没有资格有的阶层。后来慢慢的姓和氏就合二为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到本文一开篇提出的问题:秦始皇家族姓为赢,不过那时候的男子不称姓,所以在秦始皇活着的年代,不会有把他叫做嬴政的情况出现。秦王室的氏为秦。至于有称呼秦始皇为赵正的,是因为秦始皇出生于赵地,也可以以赵为氏(再次体现氏的多变)。至于称呼他为吕政的。完全是因为汉代污蔑他为吕不韦的儿子。故意抹黑他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