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唱作人2》第四期节目,霍尊的作品《自定义少女》又一次翻新,带来跟此前三期完全不同的感觉。发现了吗?霍尊把这场唱作人之间的“比试”当做是一场游戏。

或者讲,他是以游戏心态来参加《我是唱作人2》。我清楚地记着几个点:第一期节目,对战表演结束,霍尊获胜回到上位区房间,他跟GAI周延打趣是回来“拿保温杯”。第二期对战,表演完下台跟“对手”刘思鉴讨论的第一件是今天穿的是“最跟得上你们节奏的一套服装”。第三期,上台表演前给自己释压,他随口唱出了张艺兴作品里的Hook。

原本应当是紧张甚至火药味迸发的刺激场面,但只要有他出现的画面里,关键词都变成了轻松以及弛放。

再就是第四期节目。在一战定去留的压力下他却直接讲出,“就算是比赛,我觉得大家都是当着玩游戏的一个心态”。即便最后对战落败,他也保持着良好的游戏姿态,“输给钧爷也不丢脸”。

于是,他给我的整体感觉其实不太像是“参赛者”的角色,更多是“玩家”。

当然重点不止台下。还有台上,以及,作品里,他真正的“玩家”属性主要体现在音乐里。要我说,这四期节目以来霍尊就都是在“玩”音乐,游弋在不同风格间,持续地实验跟突破。作品都是成熟作品,但我更愿意将它们视作是他的“试水”产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首会是什么样子。

我相信,会有不少观众会表示节目里的他跟之前印象里的他不太一样。确实,如果只是认准“国风”的霍尊,很容易就落入刻板印象。但只要稍微了解过他此前的音乐作品,就会对节目里的百变霍尊丝毫不意外。

专辑《玩乐》就是最好的前情预告,它完整剧透了真正的霍尊是怎样的。可以说,《我是唱作人2》至今四首作品对于风格边界的探寻尝试,早在《玩乐》里就曾实现过。更可敬的是,尝试并没有停止,他还在加码。那就重点来谈第四期的《自定义少女》。

这首歌曲最直观特质就是百老汇音乐剧式的表现形式。当我以为第三期北欧风味Indie Electronic的《Idun》已经算是极限时,他又一次完成破局。这回合是向复古探寻,回到Retro Pop的范式。复古,其实在第二期的《不死鸟》中已经有呈现。在这首向MichaelJackson致敬的歌曲里,霍尊诠释的是八十年代Funk律动。而此番,复古的方向是戏剧化。

现实来讲,这样风格的表演在竞赛环节里是要冒风险,对于观众而言,它不似流行般易感;对于唱作人而言,它有呈现的难度。但就是愈发有难度才越能够体现出“玩家”的真要义,寻求安全保险,不是首要诉求。

具体分析其中难度:词曲,要能表达充沛的同时支撑起戏剧化设置。编曲,要足够有感染力但又不能繁复娇饰。演唱,要能匹配音乐多变的精妙设计,且不能被编曲掩盖。

所以,《自定义少女》实际在做的就是平衡,艺术跟通俗间平衡,整体跟细节间平衡,舞台效果跟作品质感间平衡。三个维度,逐一来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歌名,我原本以为《自定义少女》是一首贴合普世审美趣味的流行歌曲。却没想到它如此有艺术气质。歌词还好,直白如常,讲述着“世界因色彩千万重才美丽”的主题。带来奇妙体验的是乐句,动态积极且颇具古典韵味,在频繁变调变奏中铺陈出一股紧促拉扯的张力。记得张艺兴在第一期节目里就曾感叹过他和弦设计的“奇妙”,此番,霍尊再次以“实验”手法显技。他也确实不是第一次这样有独特想法,第三期《Idun》就属于跳脱流行程式制造出奇。

《自定义少女》实质上有着非常不错的平衡,兼具艺术趣味跟通俗质感,即,它的行进有着足量的艺术表达倾向,但同时兼顾到符合大众审美的听感。如果以流行歌曲的记忆点来讲,歌曲Hook段落也算是足够“抓耳”。

我就此即可以认定了霍尊“音乐玩家”的身份,他并没有固守在特定条框里,而是持续“越界”,去达成互融。

恰好,《自定义少女》就是标准的Fusion作品。以融合思路整合各样元素,塑造出立体音乐形态。最直观也是最核心的就是古典跟流行互融。这里自然会有个问题,有必要如此处理吗?确实,按照常规想法,“自定义少女”这样立意的歌曲完全可以以Pop的形态出现,并且或许更加有共鸣感。但霍尊的《自定义少女》明显有偏离常规,这正是在以实际行动诠释“自定义”的定义,不按既定套路行事,哪怕显得“奇怪”也有尝试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这是在呼应音乐世界里的“因色彩千万重才美丽”。

编曲里有些看似超标的地方其实并非“废笔”:开场Intro部分是一段钢琴伴奏下的人声无词吟唱,这其实是在对应歌曲的女性视角,由此表达出女性特有的柔性美。而后进入的点缀着Tango的巴洛克音乐元素,为歌曲转换画风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提振情绪,从而让个性更肆意,让自我更张扬。Bridge部分之前设计了一段钢琴Solo,节奏感持续加强,霍尊随之在舞台上舞动起来。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那是充分接纳自己,并且认知到自我价值后的充盈状态。

到Outro部分,本是钢琴和弦乐以及人声在配合中抵达高点后骤停就足够有戏剧式的宏大意味,但霍尊却将这段处理成四声拟声演唱。确实不同,在制造出别样记忆点的同时,我甚至觉得,这四声正好能够完成对之前歌词“红橙黄绿都是壮举”的实时关联。长直音固然有冲击力,但这般卡拍子即兴式的处理却也有充沛的铿锵。

《自定义少女》虽然谈不上先锋创新,但其中有若干“自定义”的想法,这些都可以视作是“音乐玩家”在细节处的另寻它法。

这是属于霍尊的Art Pop。

词曲创作打底,编曲制作润色,还要靠最后一环,演唱表达的呈现。这正好又是霍尊最具优势的方面。在属于唱作人的舞台上,演唱跟创作之间讲求的是自洽,而霍尊更进一步,他的演唱能在创作的基底之上进行“二次创作”。还是要提我记忆深刻的点:比如《不死鸟》讲究的是Funk律动,这样的歌曲对于演唱的要求自然是在良好语感支撑下将律动完满传达。霍尊给出的更多,主歌结尾句“Don’t let me know woo yeah”,他从平衡混声迅速转至头声。这一细节处理立刻让律动中出现华彩,让频繁节奏的“重”有了瞬刻的“轻”。从而就让他的Funk跟普遍的Funk不同。

这可以看作是通过人声音色控制来赋予创作的新意。在音乐里他是“风格玩家”,在演唱上他是“音色玩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演唱来为创作加分的尝试同样也出现在《自定义少女》里。虽然他讲,在这首歇斯底里感觉的歌曲里“就不需要精雕细琢每一个音”,但其实,他依然保持着在平衡混声模式下对于演唱细节的良好梳理。整体上一大特色也是难点就是快速咬字过程中对于声音的控制,在保证声线柔美发亮的同时强化了力量感,音色就有了强弱、明暗的对比层次。在没有动用强混这般最具力量感技术的情况下,他还是能够依靠喉室支撑充分保障声音的立体跟厚实,从而让情绪有接续“爆发”的动态。

细节上,就有上面提到的结尾处那段Outro处理,他没有采取长直高音磅礴收场,而是以四声拟声演唱分别动用不同音色,在保证各自区隔的同时还传达出了明显的动态交替,在我看来,这是对于“红橙黄绿都是壮举”这般视觉化内容最到位的听觉呈现。这当然出自事先的精妙设计,但在现场舞台上出现时还是会有即兴的灵光闪现。那一刻,霍尊“音乐玩家”的属性格外清晰。

可以看出,他是以扎实唱功保证整体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细节处的巧思来实现“玩”的自如跟突破。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自定义少女》的主旨。借由这样一首歌曲,霍尊在完成对于他人的鼓舞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对于自我的认可:他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定义着唱作人,不改“音乐玩家”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