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最恨的人是谁?许多人都会说是和珅。其实根本不是,这些都是那些影视剧造成的误导。

因为真实的和珅,是乾隆的能臣——军机处的大臣,而纪晓岚却被定义为 “弄臣”,陪着乾隆玩一些文字游戏的的角色,地位差得太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纪晓岚谈不上狠和珅,相反却对蒲松龄恨之入骨!莫非是文人相轻?毕竟,蒲松龄的才华比纪晓岚都大,一本《聊斋志异》就奠定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文人相轻,却大多只限于同代人,或曾生活在一个时期,彼此有过交集等。

如曹丕和曹植,虽主要争斗世子宝座,但也掺杂着文人的比试。比如铜雀台建成后,曹操让他俩写篇文章。曹植挥毫而就,曹丕吭哧半天才写完,曹操对比过后就开始数落曹丕,而大加赞扬曹植的《铜雀台赋》,搞得曹丕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近代鲁迅、胡适等文豪,也是动不动就互相埋汰,以至于鲁迅写《阿Q正传》时,都在序中公开“恳请”胡适,去考证一遭阿Q籍贯啥的。

但蒲松龄和纪晓岚,却生活在两个时代。蒲松龄是1715年去世,过了九年后,纪晓岚才出生。这已经是八竿子打不着了,就算蒲松龄再牛,也对纪晓岚形成不了任何威胁,更没法抢纪晓岚“大清第一才子”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纪晓岚恨蒲松龄的原因,完全是由纪晓岚的儿子纪汝佶引起来了。

都说,做名人的儿子好沾光。但对纪汝佶来言,却妥妥的是巨大压力,因为老爸太有名了,难免许多人都拿他跟老爸相比。好在纪汝佶不负众望,老早就有神童之名,因此被纪晓岚寄予厚望。

可惜后来出事了,由于纪晓岚写信给亲家两淮盐政卢见曾,告知乾隆要查他,赶紧做好准备。可哪料卢见曾却没有当回事,最终被查出有又贪污枉法的罪行。纪晓岚的那封信,也由此转到了乾隆手里(实则是冤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便一怒之下,把纪晓岚给贬到乌鲁木齐去了。纪汝佶也被纪晓岚的学生朱子颖,带到了泰州,让他在那里继续深造学习,尽量消除纪晓岚被贬造成的影响。

可纪晓岚的想法虽好,却赶不上变化。纪汝佶到了泰州后,由于远离了老爸的管束,就不再专心于“四书五经”了,他啥都想看看,于是《聊斋志异》就进入到了他眼帘,是一发不可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纪汝佶竟然丢下“功名”,天天醉心其中。看着看着他手就痒,也学着蒲松龄,开始撰写这些“鬼怪乱力”故事,如下,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了。

当纪晓岚被乾隆重新召回时,才发现儿子已经变成了蒲松龄忠实的粉丝。无论他怎么拉都拉不回来,最终还因痴迷过度而去世,只留下了一些蒲松龄式的著作。

纪晓岚是深受刺激,就把一股无名火都撒在了蒲松龄身上,虽表面上是骂儿子纪汝佶“百事无成,徒以此无关著述之词,存其名字也”。但明眼人一看,就知到完全是指桑骂槐,否则他为何称儿子是“误入窠臼”?须知,窠臼这两字,也是指专门害人的牢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纪晓岚心中,完全是蒲松龄毁了他儿子,本来妥妥一位“根正苗红”的人,只要按部就班走下来,不但功名可有,说不定日后还能比自己有出息,光宗耀祖可期。哪料,就因为一本《聊斋志异》使一切成空,最后连性命也搭上了。

其实纪晓岚这种心情,所有家长都能理解。但他这么恨蒲松龄,就实在有点过于“护犊子”,小家子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说来说去,根由还在纪晓岚自己身上。纪晓岚不也是没事就写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吗?不信,翻翻他那本《阅微草堂笔记》,绝大多数作品都属于这一类,他咋就不向自己身上找原因?

故而,纪晓岚跟蒲松龄之间,是没有啥“文人相轻”的,完全是纪晓岚因丧子之痛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