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75年的时候,孝宗亲自主持举人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籍考生杨甲在国策考试答卷中说:

“朝廷恢复中原的意志不坚强,原因有两点:第一,后宫内女人太多,皇上的精力都用在了女人身上;第二,国策考试,都是只研究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儿,从来不谈军事等实际问题。”

看了这份试卷之后,孝宗很生气,但后果不是很严重,杨甲还是考中了第五名。

宋孝宗注重发展经济,他不仅屡次下诏减轻百姓负担,而且注意实效。南宋经常提前征收本税季的田赋,此举被称为“预催”:

八月份缴纳的夏税,四五月份就要送到户部,所以各地三四月份就要征收田赋,但是那时农作物都还没有成熟。

宋孝宗随即下话,拖延多年的预催问题,在他亲自干涉下终于得到解决,让“民力少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宗后期,秦桧独揽朝政,党羽遍布朝廷,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力。孝宗对于秦桧这种跋扈行为深有体会,他即位以后,“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不管是军国大事,还是县里面的刑事案件,他都要亲自过问。

无论是在积极进取的隆兴、乾道时期,还是在消沉保守的淳熙时期,孝宗一直保持着这种啥事都自己干的作风。

地方官常以“羡余”名义给孝宗送钱,来争宠。孝宗在乾道五年(1169年)的时候,就指出朝廷不差钱,表明自己不接受。

但到淳熙五年,绍兴知府张津,又将“本府支用剩钱四十万贯”进献,宋孝宗下诏把这笔资金作为今年该地的赋税代纳,如有的人交了税,则折算成明年应纳的税钱。

宋孝宗常以“警厉臣工,风动中外”,规劝当官的执政为民,多办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即位之初即下诏将会子加盖:

“隆兴尚书户部官印会子之印”。

以表明其是由朝廷户部发行的纸币,以增加会子的权威性,促进会子流通。宋孝宗对会子十分关心,颁布了一系列纸币政策使人们开始信赖纸币。

由于政策恰当,纸币币值的稳定与流通得以保障,这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南宋社会经济的繁荣。

南宋建立以后,财政一直拮据,而孝宗是个勤俭持家型男人,尽量少花钱,常常把财政局的官员找来查账。

为了改变民贫国弱的局面,孝宗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仅每年都亲自过问各地的收成情况,对新的农作物品种也很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范成大进呈一种叫“劫麦”的新品种,孝宗特命人先在御苑试种,发现其穗实饱满,才在江淮各地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