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天最初的萌动,是植物拔节的时令。谷雨濛濛烟雨还未散去,炎炎的夏日却要到来。古人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此时,万物皆茂盛,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在本期卡萨帝《24节气生活》中,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龚琳娜和斫琴师梵戈将深入到立夏的习俗里,以音乐、诗歌、美食探索立夏节气之美,探索唯有中国人才懂的节气生活美学。

▲点击视频,感受立夏节气生活

抚琴吟诗,聆听蓬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这首诗正是讲的立夏时节,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立夏之日,自然界仿佛响起一首协奏曲。夏天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回归,让人忍不住抚琴高歌。

诗歌中的古琴,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外形上被寄托了丰富的文化象征内涵。譬如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琴胡13徽, 代表一年12个月加闰月,琴弦有七根,象征五行及日月,琴体平放时上方拱圆下方平坦,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琴向来是君子之乐,娱己不娱人。演奏之前,要沐浴更衣,点上香炷,然后双腿盘坐,把琴放在腿上或桌上演奏。古琴由于长期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法器”,积淀了异常深厚而又丰富的哲学、文化意味,并因此而获得特殊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古琴已渐不多见,唯有在诗歌与影视剧中才能看到其身影,而斫琴师更是罕见,在卡萨帝《24节气生活》立夏篇,节气探寻家龚琳娜带我们拜访了斫琴师梵戈,一起探寻古代乐器背后隐藏的天地至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节目中,须发斑白的梵戈扎起一束发髻,仿佛从时光长廊中走出。作为一名斫琴师,梵戈坚守着古琴漫长且繁杂的制作过程。制琴时,他的目光专注,琴底、琴面、琴弦上的一双手,像是铲削打磨,更像是一种和古琴的交流。

一床古琴,平均周期三年才能最终发出真正属于它的声音。而斫琴之于梵戈,从来不是一项事业,而是一种自我修炼的手段,是丰富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夏吃冰,贵族专享?

吃,是二十四节气绕不开的话题。立夏“尝新”,不只为了口舌之快。饮用混合了新笋、朱樱、青梅等果品的立夏茶,启冰、斗蛋、挂红蛋、立夏面等与“吃”相关的习俗,背后都有清心消暑的寄托。

龚琳娜和梵戈也在节目中还原了苏轼词“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中的美食,制作一碗冰凉的甜品,吃着冰碗藕,二人讨论起在古代夏天十分奢侈的“冰”。正所谓“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为了夏日存冰,发明了可以储藏冰块的盒子——冰鉴。这种盒子类似于“回”字,铜制的外壁和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放蔬果以及冰镇美酒,箱底有小孔,可以随时排放冰水和冷气,这就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冰箱。

冰鉴制作并不复杂,但采集冰和存储冰需要巨大的成本,所以冰块绝对是身份的象征,能在夏日享受清新消暑的美食,更是古代达官贵人的专属特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科技的发展已经让“皇家冰鉴”这种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拥有一台卡萨帝天成多门冰箱,不仅能随时享受夏日清凉,更能将冰箱的营养储鲜与生活美学相配。一款兼具优雅艺术化外观,精益求精工艺和极致锁鲜科技的冰箱,将重构你的厨房秩序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的24节气给现代人以启迪,而现代人以科技赋予生活以崭新姿态。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智慧在时代长河中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中国人才懂的生活美学

立夏标志着自然万物由“生”到“长”的一个转折。这一天,在杨柳依依,碧波荡漾的初夏美景中,古人轻抚古琴、高歌一曲、品尝美食,迎接即将开启的“酷夏”。

古人的这些习俗,与天地呼应,与四时互动,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带来无限的精神享受,这是中国人才懂的四时节律和生活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先在不断的繁衍传承中,以敏锐的感知捕捉天地万物,创造美好寄托。这种从身到心的体验,是中国古文明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历经千年,仍闪烁着智慧的光。

卡萨帝承袭着这种敏锐的感知力,不断拓展想象力与技术边界,与时代背景下的身心需求契合,用精致艺术重现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打造当代诗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目最后,龚琳娜说:“二十四节气将天地时令之美,融化到世俗生活中,串起我们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和诗意日常。”

夏天已至,暑气将会把春华化作秋实,让美好与希望不断成长,变成一株参天大树,给生活以最美的灿烂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