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指了方向,在此基调上,住建部今天开的这个会,则是房地产行业主管部门对明年房地产工作的细化落实和全面部署。

眼下,各大城市此起彼伏的放松微调,引发各方对于楼市政策走向的浮想联翩,在这个混乱而喧嚣的,2020年最权威最完整的楼市政策表述,以及未来一年的行业走向,就藏在这个会议所公布的近五千字的通稿里。

年底

让我们一起来划个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会议通稿中,发现了一些关键词。

局姐

首先,是2020年楼市的大方向,是这样表述的:

“坚持‘稳’字当头,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调控的体制机制。”

没什么好说的,和几天前的表态高度一致,还是那个字,稳。

也基本可以维持局姐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年,楼市稳了!》里面的判断:至少,这一轮楼市调控最严厉的时间,是真的已经过去了。

会议开完之后的一个星期,大湾区的楼市政策陡然放松。

从佛山开始,蔓延到一线城市广州。广州甚至用上了“分区施策”的方式,几天内解绑了好几个区域的限购,还顺便给港澳人士送上买房资格大礼包,全部闯关成功,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政府唯一出手管控的,是深圳小区业主在网上呼吁“抱团涨价”,短短几天时间,深圳的小业主们收获“史上最严调控”——他们被“控价”了。

不怕政策不稳,只怕地价、房价和预期不稳。只要这三项是稳定的,政策放松再放松,都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棚改。

看过半年前那篇《棚改腰斩!再说一次,不要碰三四五线…》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棚改曾经是三四五线城市的“春药”,效果立竿见影。

针对今年的棚改成绩,住建部是这样表述的:

“截至11月底,已开工315万套,超额完成289万套的目标任务。”

这个数字看起来比预期要高,但事实上,随便拉一个图就可以看出,2015-2018年动辄600套上下,今年,注定是“腰斩”的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2020年棚改的表述,是怎样的呢?

严格把握棚改范围和标准,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

说到这里,可以对比看一下近五年棚改措辞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是新三年棚改的收官之年,但是,并没有定棚改的具体目标数字,所谓的“严格把握”,“稳步推进”,都是偏重保守的词汇。

如果再从资金方面考虑一下,就会知道,棚改的规模确实是受限的。

棚改资金主要来源于抵押补充贷款(PSL)和棚改专项债,PSL已经缩量,棚改专项债占据主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 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预计约3万亿元。11月,财政部提前下达了 2020 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额度1万亿元,这部分额度不能用于棚改,余下的额度与2019 年全年专项债规模基本持平。

也就是说,棚改收官之年,规模顶多与2019年持平。

三四五线城市的“春药”,确实到了即将戒断的时候了。如果没能身处大城市群和大都市圈,沾点高能级城市“外溢”的余温,剩下的中小城市,政府接下来能做的,恐怕就只能来几个“限跌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几个比较新的表述,值得所有人注意一下。

首先,更加强调存量了。

通稿中提到,城市开发建设要“由增量建设为主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

这是在这个级别会议上出现的全新提法,包含的范围比“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更广。

中国的城镇化率到底是多少?两个月前,在2019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官方公布的数据是:已经接近 60%。今天的也透露,“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39平方米”。

通稿

中国人缺房子住吗?其实真不缺。如果你觉得缺房,大都是因为你挤在大中城市。

所以,未来增量住房的空间,基本只存在于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之中。对于全国而言,提升旧房子的舒适度,这样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存量物业改造会逐渐成为主流。

其次,更加强调对于城市和社区的治理了。

在通稿的好几个部分,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

比如说,会议通稿称,要“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城市’”。“着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美丽城市”在住建部会议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和城市的美化有关。

“完整社区”更是个崭新的词汇。2015年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完整社区”被定义为“是集合社区各类相关功能、特性与设计以及社会各类资源,为求达到最佳人居效果的社区组织形式。”

简单点说,就是社区里什么都有,学校、医院、商超、公园、图书馆、运动场所……除了硬件,还要求软件。

比较有趣的是,在政策性保障住房方面,通稿特地提到了“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强化对环卫、公交等行业困难群体的精准保障”。

环卫、公交都是城市运转的门脸,不可或缺,但从业人员收入微薄,流动性非常大。公租房特地向这类行业倾斜,明显是对城市治理目标的呼应。

毕竟,从业人员安居乐业,工作效率才有可能提升,然后,才有可能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嘛。

最后,政府要加快切入住房租赁行业了。

通稿特地提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

对于一个城市的普通人来说,相比起房价,房租更关乎于基本盘,基本可以想象,这个政府平台,基本就是用来管控房租的。

怎么管?深圳今年7月曾经发文《关于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稳定住房租赁价格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里面有几句话,可以供参考: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出租房都要通过政府租赁平台上签约,且出租价格不得超过指导价。

个人房东,租金不高于指导价的,在2023年底前实行零税率。

不在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办理签约,或租金高于租金指导价格的,按现行规定收税,并依法追溯以往应缴税款。

租赁双方应当在合同期限内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出租人不得单方面提高租金。”

未来,房住不炒,房租也不可以炒。想涨租?对不起,收你重税。

那些投资房产用于出租的小伙伴们,还是多少留意下政策走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