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葱姜蒜基本上说是我们厨房里最常见的作料了,而葱与姜和蒜不同,它的叶有中空之状,用中医的象思维来看,具有通利的作用。在《药性赋》中对葱就有“通中发汗”之说。一种寻常的田间小菜,一味常见的厨房调料,竟也会成为医生手中的治病法宝。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用葱外敷还可以治疗难以启齿的阴缩之病,还有药王孙思邈用葱管发明了导尿术,好像对葱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哥。

只要一说到葱,估计很多家里都有。可以说葱是百姓家常用的调味食材,但它也是佛学中的五荤之一,是一种生长于田间或庭院的草本植物,如果生食的话,那股辛辣味一定会让你涕泪交加。话说到此处,还有一个小段子,当年在某家作客,餐桌上端上了一盘泡葱,我夹起一颗放进口里,那股辛辣味实在令人难受,不禁涕泪交流,一旁的人是怎么了?我没好意思说这个泡菜还需要假以时日,只好说,吃到这个菜,想家了,一旁的人听闻此言,也纷纷尝了一颗,结果……

葱其实有很多种,南方与北方的葱形状相去甚远。北方最有名的属山东章丘的大葱,有时可长达一米,杆壮茎粗,如同传说中的山东大汉;而南方的细香葱则苗条纤细,如同江南雨巷中的丁香少女。但其性味则基本相同,辛味为主,发散为阳。因此,葱又有着去腥疗病的功效。

中国人厨房炒菜,为什么都爱先煸葱姜?从中药的性味角度来看,许多青菜都本性偏凉,但葱姜都味辛性热,与青菜同炒,起到纠偏的作用,使阴阳和合,起到滋补作用。这就是中国人的“合而不同”在厨房与医疗上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中国人,可能也会跟我一样有这种体验。2007年初春,波士顿多雨雪,一日外感受凉之后,病卧之时,思念的竟是一碗父亲做的汤。那里面放足了切得细细的葱白丝,葱香四溢,喝一口便觉得周身温暖,胃口大开。小时候,生病时喝一碗这样的汤,汗出涔涔,病立刻也就好了。现代研究说,葱中所含的成分有刺激汗腺的作用,可以发汗散热,还有刺激食欲的作用。

除了内服,葱白和葱叶还可以外用治疗疾病。许多古医书中都记载,腹痛小便不通,可以用葱白炒热外敷小腹。曾记得,上学时老师讲过一个他当年插队时遇到的阴缩案。有对山里夫妻,房事后两人为琐事争吵,女人愤而投河,丈夫急忙跳河去救。山里夜间极冷,河水更是冰凉。女人虽被救了起来,男人却因房事之后,骤受凉水相激而少腹剧痛,阴囊上缩,痛得在河岸上打滚儿,惨叫声惊起了一村人。这种病在中医中被称为阴缩。乡村医生被请了过来,只见他不慌不忙,令女人速回家拿一大把葱白,点火后于铁锅中炒热,趁热敷于男人脐中少腹部。凉后再炒热再敷,如此反复几次之后,男人渐渐停止呻吟,起身谢过医生,若无其事地与妻子双双回家去了。这故事给我的知青老师以及听故事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谓高人,不必非用屠龙宝刀,倚天利剑,功夫到时,飞花摘叶皆可伤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夏秋之交,河北的一位青年农民砍树时不慎树干压到腹部,造成肝破裂出血。幸亏出血量不大,在当地医院行保守治疗后,肝部损伤完全愈合。但出院后不久,腹胀,饮食不下,经常性腹痛,痛重时呼痛之声隔垣可闻。于是再度被送到医院,医院检查后认为是肠粘连,建议手术治疗。病人畏痛,来北京求治。在北京某医院注射6-542后可缓解,每日予抗生素输液治疗。经人介绍,来我处进行中医治疗。病人当时面色发黄,自发病以来已消瘦十五公斤,无食欲,舌苔白黄相间,厚腻,大便少,几日一行,有肠鸣、矢气。畏冷,虽然才是秋季,病人早已着冬装。脉沉。腹诊右侧腹部板硬如石,为他针灸时,连续弯掉三根针。前医曾给他开过大黄类药物,药刚入口,病情反而加剧。便为他重灸腹部,以针泻其足三里,并配合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为巩固疗效,嘱家属为他行葱白热敷

第一次治疗后,病人家属反馈来消息,说病人稍有胃口,能饮食下咽,次日晚上腹绞痛又发作一次,但经过家属的热敷之后,居然没有送医打针,而是自行挺过来了。三诊时家属反映病人已经可以进正常食物,一次吃了五个饺子、一个鸡蛋,并未引发腹痛。腹部触诊,较前进一步柔软,但舌苔仍厚腻,说明里实还未除尽。经过三次针灸治疗后,病人已可以进食软食,有精神,夜间偶然腹痛,可以自行缓解。触诊腹部较前柔软,只是心下处稍硬。病人自觉好转明显,要求返回河北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葱白外敷,散寒通阳之功大抵如此神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葱从囱。外直中空,有囱通之象也。芤者,草中有孔也,故字从孔,芤脉象之。葱初生曰葱针,叶曰葱青,衣曰葱袍,茎曰葱白,叶中涕曰葱苒。诸物皆宜,故云菜伯、和事。”是说葱管空心,象征了一种常见的脉象芤脉。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国最早的导尿术进行了记载“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小便随即畅通。后来李时珍也多次采用此法,治疗小便不通的病人,多有效验。空心的葱管成了早期最早的导尿管,以用来治疗小便不通的癃闭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