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申论的基础题型:归纳概括。这种题型是所有公职类考试的必考题,同时是重点和难点。从以往出题特征来看,找点范围广,十分浪费时间,再加上材料以案例型居多,以至于要点非常隐蔽,导致很多考生没有思路。大部分考生根本不知从何处下手,得分自然比较惨淡。因此,中政专家为了解决考生找点浪费时间,找不到要点的悲惨现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灵药妙方,识破申论材料的弯弯绕绕,一举命中核心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高频词:材料核心提示,命中材料主旨。

一般来说,虽然材料长且啰嗦,角度千变万化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任何申论材料都不可能躲得过高频词。高频词,顾名思义,是材料中反复出现,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通常来看,事出反常必有妖。一个词语反复在材料中出现,肯定不是因为考官写作的“口头禅”。

对于考生来说,高频词的出现,可以认为考官给予我们的明显提示。考官用反复的写作,提示我们这里有一个关键词不要遗漏,用超高的频率,刷足了我们的眼球,体现了存在感。尽管如此,但是依然有很多同学看不到,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大家眼神不好,而是考官给的很巧妙,他会给高频词穿“衣服”变换外观,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混淆视听。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们拿出耐心和细致,把它挖掘出来,找准核心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高频词的安身之地:注意首尾和观点。

考生要学会从百花丛中找到绿叶。对于材料中,意思相近而形式相差甚远的高频词们,如何才能从几百上千的材料中抓取出来呢。

第一,要注意材料的首尾段或句。首尾一般都是总结或总领的段落,也是最容易引出高频词的位置。例如:17年材料二的高频词“精神高地”就是首段尾句,并且通过.......;表示总结的符号进行提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要注意观点型或理论型材料。即便案例型材料占多数,但是对于归纳概括找点来说,理论型和观点句才是最终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频词都是通过考官借他人之口描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中政教育专家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加注意,仔细梳理材料,能够速度锁定要点取得分数。同时,对于任何的技巧和方法,要做到熟能生巧,才能在考场从容应对,获得高分,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