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八十年代,王朔的名字就已经从文坛之上崛起,成为大家熟知的作家。而与此同时,王朔的言语“风暴”也越刮越广。自从多部作品面世以后,王朔的文学风格更倾向于批判。为此“痞子文学”的称号形成,这种“痞子文学”并非作家为人的不正经,而是他作品和言语风格的“随意性”,不拘束,甚至还带有一种互相嘲讽的特性,用一种的现象形容,王朔的“痞子文学”宛如今天“90后”眼中的“非主流”。在他的《玩的就是心跳》一书中可以做最好的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商言商,不得不说王朔是希望成为商海巨贾,只是绕来绕去不得已从事写作。这样的不平凡的经历,让王朔对现实和自己的认识都比较深刻。所以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思想,自然也充满话题,说出的话自带流量。王朔写作之余,绝对是要对看不惯的现象表示看法,譬如他对八九十年代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武侠小说很不以为然,为此金庸也顺势“躺q”。

金庸小说不被一部分人认可

王朔在文章《我看金庸》中说,金庸的小说原来我是没有看过,知道那是一个住在港写武侠的浙江人。按照我傻傲傻傲的观点,港台作家的小说都是不入流的。他们有两大门派,言情和武侠,一个滥情,一个胡扯。尤其是武侠,本来就是旧式小说,八十年代大家都在赶时髦,追前卫。有谁还穿着缅挡裤戴瓜皮小帽在街上,自己先觉着跌份。

其实这些话,不是王朔一个人的意思。著名学者袁教授认为,金庸小说写得过于格式化和概念化,不是传统文学的现实主义,更不是莫言那种魔幻现实主义,只是低级畅销书。作家何满子也和王朔持相同意见,认为金庸小说落后陈旧,与当代经济发展和文化改革的精神格格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很多评价,金庸本人并不很在意,甚至有些中伤之言他都一笔带过。金庸是一个相当繁忙的人,一生写下了千百万字的著作,另外身兼多职。倒是王朔对他的评价,让他有点重视了。因为他认为王朔是“骂”得最厉害的一个,而且话也说得重。

王朔谈大咖

从王朔的文字里,我们也能看出,王朔要么点评,要么赞成。一向批评都很犀利,连文坛泰斗鲁迅没能“幸免”。曾经王朔对鲁迅是很敬重的,除了先生简洁精炼文笔,王朔很在意鲁迅的胆魄。不过作为凡胎肉体,鲁迅也有被人诟病的地方,比如他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这在王朔嘴里,就成了“刀俎和鱼肉”。

王朔说没有戳长篇(戳,北京话,顶的意思,也是王朔的话巴子。)总会有些心虚的,一个作家总要戳长篇才能说得过去,不然说起来不心虚,还得有长篇顶在那,这是炼真本事,凭小聪明雕虫小技懵不过去的。

但是据我们所知,鲁迅不写长篇也是时限所制。当代作家莫言认为鲁迅的短篇足够强大,愿意拿自己所有作品换鲁迅一个短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定程度上在于其超强的创作精力,一共写下十一部长篇。后世也一致认为鲁迅的短篇更适合战斗,以笔为刃的鲁迅不需长篇也能稳站文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朔和余秋雨

不过王朔批判的事情,并非胡侃乱谈,对于大家都看不惯的事情,王朔才有的放矢。只是有些时候并不在意人情或面子。当代文化学者,作家,散文家的余秋雨就不幸被王朔批评。面对当代文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很多人并不理解余秋雨笔下的抒情文化,和苦旅文化。王朔却不客气,直接说;其实大家谁都是傻子,谁也不比谁明白。

“当年王朔能获得上海文学奖,我是力排众议的主要评委。在非常艰难的时候,我容忍了王朔。那他也应该对他的同行抱以宽容之心。”这是余秋雨在上海某“文化论坛”主讲《中华文化,一种应该选择的记忆》所说。余秋雨对王朔的犀利显然有些避之不及,无论孰是孰非,王朔认为是站在大家的立场,这样名正言顺,不至于自己落得“出师无名”。

文无第一,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的评价从来都是文化繁荣的常态。好在王朔的话总能击中要害,不然这些大家不会轻易做罢。在王朔对金庸小说批驳得一无是处的时候,在内地演讲的金庸给予了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庸回复王朔

金庸本来和王朔远日无仇,近日无冤,能攻击我,说明自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金庸这样说:

我感谢许多读者对我小说的喜爱与热情,他们已经对我太好了,也就是说,上天已经待我太好了。既受了这么多幸福,偶然被别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

最后,金庸还说,他和王朔不是一类人。在记者的追问下,金庸表示,出身,家世,受教育程度以及人生经历的不同,导致我和王朔完全不是一类人。

王朔个性

资料显示,王朔是1958年出生,七十年代末开始写作。属于八九十年代崛起的中国当代纯文学作家,编剧,客串演员等。在大院长大,对内地文化熟悉,退伍后,欲从商不成,写作,再去药店做业务,不成又下海,再不成,遂改写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事多年写作的王朔,一向紧跟时代潮流,社会上时兴什么,王朔这样的“先知先觉”者都会第一时间“玩一把”,随着他的剧《编辑部的故事》开始。王朔也总是在快意的当代和日新月异的文化氛围下,追求文化刺激。

一时间,“痞子文学”就形成了。王朔可谓是《玩的就是心跳》,对于读金庸武侠,那种千百年前的古人世界和虚伪的侠客精神不感冒,所以王朔认为当代人读金庸武侠就是跌份。

金庸身世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时,正值军阀混战,青年金庸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成长。抗日战争期间考入重庆中Y政治大学外交系,内战期间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截止七八十年代,以金庸为首的中国武侠风格小说走进内地,人尽皆知。同时也在后来打进海外市场,加之金庸对英文写作和西方文学的熟悉,他的武侠小说颇受世界读者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堪比西方经典通俗小说《哈姆雷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人送称谓“南侠金庸”。

如此悬殊的生命经历,的确不是一类人。

最后,你认为王朔说的对吗?他有什么根据,你对王朔的言论有几分喜欢,请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