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友人新居

前些时日,友人盛情相邀,希望我到她那新装修的居处做客。听闻她对新家赞不绝口,我便怀着好奇之心,挑选了几样寓意温居的礼物,踏上拜访之旅。

抵达后,友人热情引我参观。居所位于一楼,附带一方小院,室内装潢简约而不失现代感。然而,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那精心打理的小院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意盎然的小天地

这方小院,面积虽仅四十余平米,却蕴藏着无尽的生机与意趣。

池水潺潺,游鱼戏水;绿植葱茏,花架下芬芳四溢。

角落一隅,还设有休闲娱乐区,既可烤肉品茗,又可享受悠闲时光。

在这色彩单调的冬季,小院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嵌入都市的繁华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的院落情怀

友人自幼便怀揣着“院子”,终将此梦化为现实,倾其所有购置了这处心仪的居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院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寓意。

文人墨客常以庭院为修身养性之所,寄情于景,寓意深远。

回溯历史长河,宋代文人庭院不仅是居住与游憩的场所,更演化为一种文化象征。

诸如苏轼的“东坡雪堂”,院前细柳依依,院后梅花点点,西侧微泉潺潺,正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舍与他的“丹柿小院”

老舍先生对独门独院的偏爱亦可见一斑。

他曾用白布百匹换得北京东城一隅,亲手植下两棵柿子树,秋日硕果累累,夫人胡絜青遂命名为“丹柿小院”。

院内花草繁茂,每逢夏秋之夜,星辉满天,老舍便邀好友共赏,颇有古人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庭院经济的变迁

我家也有一方小院,虽无高贵花卉,却种满了瓜果蔬菜,朴实无华。然而,在当今社会,简单的庭院经济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围炉煮茶、品茗聊天的雅致生活再度流行,精致庭院也成了现代住宅的奢华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宅家时光的增多,让年轻人更加珍视私密、温馨的消费场景。在家中围炉煮茶、烧烤夜话,已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宠。

友人的庭院休闲区便是一例,烤炉、火锅、茶桌一应俱全,甚至还可投影放映,享受“居家版高端露营”的别样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坪庭之美

日本京都的私宅中,常有一方坪庭,面积虽小,却意境深远。

他们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无限的美景,令人赞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秋雨的院落哲学

余秋雨曾说:“院落是他们的天地,一道墙围起了一个独立世界。”这番话让我深有感触。

我也渴望在这小小的院落中,栽上竹树花草,与三两知己围坐品茗,共赏红霞斜阳,体味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如此,生活便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