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上海京剧院根据著名作家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的部分片段,改编成了名噪一时的话剧《智取威虎山》,这部剧在上映之后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其中的英雄人物杨子荣也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敬爱的偶像。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剿匪英雄杨子荣又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艰难困苦的青年时期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身在山东省牟平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父亲是一名泥瓦匠,母亲则是农村妇女。

在他年幼时,父母曾经带着他和姐姐一起去东北谋生,但是由于负担过重,他又跟着母亲回到了山东,只余父亲和姐姐继续在东北生活。母亲省吃俭用,供杨子荣在老家读了几年私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整个中国都笼罩在战火的阴影之下。 在母亲的安排下,杨子荣再一次前往东北,投奔父亲。

原本以为可以继续接受学校教育,但没几年他就辍学了,和姐姐一起去工厂做工补贴家用。平静的生活随着日本人入侵东北而完全改变。

20岁出头的杨子荣在一家矿区当矿工,可是当时所有的监工都是日本人,他们对于矿工管理毫无人性,一言不合就用鞭子抽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一次,日本工头再一次毒打工友,杨子荣再也看不下去了,夺下鞭子对着日本人一顿乱打,此时的他终于给自己的工友解气了,但是他再也不能在矿区呆下去了。

回到老家的杨子荣眼看着国破家亡的惨烈景象,不甘心就这么窝囊的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1945年秋,他参加了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

在战斗中,八路军用鲜血铸就的钢铁意志深深感染了他,同年秋,他就报名参加了八路军,编入胶东海军支队,前往牡丹江地区剿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11月,要求进步的杨子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过由于他当时入伍年限不长,但是自身年龄已经偏大,便被分配到伙房当炊事员。

若是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落寞,也许就甘愿这样默默的度过一生,但是杨子荣偏不,即使在炊事员的岗位上,他仍然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成就。

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

由于炊事班的队员便于隐蔽,首长们便派遣杨子荣等30多位的队员先期前往匪患严重的牡丹江地区,勘察敌情。

他们化妆成便衣进入该地区,进入了人数比他们多上几倍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一番促膝畅谈,敦促其放下武器,恩威并重,终于成功解放了海林镇。

1946年3月20日清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牡丹江腹地打响。 当时三营正在追击李开江部,但是遭到了对方的负隅顽抗,战事一度处于胶着,亟需我方侦查员从侧面包抄,在对方严密的防守下撕开一道突破口,才能让战争朝向我方有利的局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子荣临危受命,带领一小队人马迂回到敌人的阵地侧方,他示意其他队员都藏好,不要暴露,自己孤身一人跃出掩体,用智谋诱使400多名土匪放下武器,同时活捉土匪头子李开江和张德振。此战,八路军大获全胜,杨子荣也因此被评为团战斗模范。

在持续不断的行动中,牡丹江地区的大股土匪都被我军陆续抓获,收效颇丰。当地的治安情况也在持续变好。但是仍有一小股土匪余孽贼心不死,他们逃亡了大山深处,藏匿了起来,希望能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杨子荣虽然在28岁的“高龄”才入伍加入八路军,但是他为人有勇有谋,英勇机智,临危不惧,屡次在艰难的作战任务中发挥“奇兵”之效,实乃是我党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和战斗英雄。

思想上他也一心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了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成就了一曲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

活捉匪首后壮烈牺牲

当时在牡丹江的土匪余孽,其中有一个叫“座山雕”的匪首危害特别大。“座山雕”原名张乐山,为人暴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由于在当地盘踞多年,他不仅熟悉牡丹江地区的地形地貌,还早就给自己备好了隐蔽的藏身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乐山有三个看家本领,人称“三绝”,一是枪法准,技巧高超,堪称百发百中;二是视力佳,走夜路也不用任何照明工具,还能看透人心,辨别能力极强;三是腿脚快,走起崎岖的山路来如履平地,而且方向感极强,基本不用拐弯。

天时地利的优势,让座山雕有恃无恐,时不时出来为患百姓。为此,八路军想出了一招里应外合之际,派人打入敌人内部,由内而外瓦解这个“毒瘤”组织。

从小就混迹“江湖”的杨子荣成了最佳的人选,只要稍微一打扮,他身上就有那么一股匪气,真的是浑然天成的屏障。

后来,杨子荣孤身一人,只身入虎穴,内外夹攻,成功的将座山雕和其他潜藏的土匪缉拿归案,东北军区司令部给杨子荣记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然而16天后,杨子荣在追击另外一拨土匪郑三炮、丁焕章时,由于天气严寒,手枪结冰而导致回击失败,不幸被敌人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纪念其事迹,他身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2009年,他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家喻户晓的电影、京剧《智取威虎山》也让“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名字传遍了全中国。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每当看到电视里想起熟悉的对白是,就会想到千千万万个杨子荣的牺牲才换来了今日的和平。

用一首革命先烈蒋光慈的诗来结束这段悲怆的历史:愿我的心血化为狂涌的圣水,将污秽的人间洗得净净地!愿我的心血化为光明的红灯,将黑暗的大地照得亮亮的!愿我的鲜艳的心血之花,香刺得人们的心房透透地!愿我的荡漾的心血之声,飞入了人们的耳鼓深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