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悬崖上、四方棺木……

悬棺!我竟然看见悬棺了!

Kelly原创第377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激动得快要叫出来了!

但一想到方圆几里内,就只有我和一具“尸体”互相存在时,我立刻捕捉到一种凄厉的鸟叫声由远而近,尖利的叫声在森林里回荡……还有东西拍了一下我的后脑勺,吓得我我肾上腺素飙升,喘着大气慢慢伸手去摸,幸好只是风扫落的叶子;心脏似乎被扭成了麻花,转着转着一会儿就会把胸腔钻出个洞……后悔啊,一个人进到林区。

我手脚都麻木了,僵硬地对着“悬棺”鞠了个躬,希望它原谅我的无礼打扰。

我踩着不断抖动的小腿肚往前走,在牙齿上下打架时终于看到河边摇来了一艘小船……

我到处讲述我的“冒险”故事,本地人瞄了我一眼:这个东西——其实它只是个蜂箱!

我竟然对着个蜂!箱!鞠躬了!(捂脸)

老母亲因为一知半解而丢了脸,只希望孩子能够从小了解自然,认识与人类共生的万物,从而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

终于,我找到了这样的机会,从虫子开始,和孩子一起叩开自然的大门。

蜘蛛不是昆虫!

什么?我们每天喊的小虫子有可能不是昆虫?!

带队的“黑蚂蚁”老师狡黠一笑:“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身体分成头胸腹,骨骼包在体外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锹甲和金龟:“兄弟,干了这杯榆树汁!”)

按照这个分类,锹甲、金龟、蚊子、蝴蝶、蚂蚁都属于昆虫学校的校友。

老师提醒我们这些家伙不好惹,不能像之前的大黑蚂蚁一样随便抓。

我对着崖壁上的“悬棺”默默敬了个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我对着崖壁上的“悬棺”默默敬了个礼……

这是猛蚁,它们在搬家。白色的是幼虫,黄色的是幼虫结的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蚂蚁搬家加上蚯蚓被憋得跑到了地面,果然半夜就下起了大雨)

蚯蚓、蜘蛛、蜈蚣和蜗牛都进不了昆虫学校,只能去其它学校就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叶丛中,红蜈蚣惊艳亮相,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蜉蝣朝生暮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只雌锹甲已经死了,它产完卵,完成了使命,生命也就此终结。”孩子们为自己找到一只小昆虫而高兴,“黑蚂蚁”老师则要告诉我们它背后的故事。

《自私的基因》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基因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重复地拷贝自身,以便在进化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扩张。”

“每个物种都有它们的繁殖策略。”

有的物种选择“广种薄收”:比如我们吃鱼时常常能看到鱼肚子里有成千上万的鱼卵,蚁巢里有一生产几万、几十万只卵的蚁后。

夏天的池塘上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飞舞的蜉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蜉蝣幼虫要经过数周甚至数年时间才能成虫。但成虫后只有几小时的寿命,它们不吃不喝,唯一的任务就是交配,产卵,然后死亡。“朝生暮死”,生命的意义仅仅在于传递基因。

出生的幼虫们按照基因既定的顺序成长,不需要谁来教导。而且它们的兄弟姐妹有成千上万,遇到危险也能前仆后继,总有同胞能够活下来延续种族命运。

而有些动物的繁殖策略是“优生优育”,一次往往只能产几胎甚至只有一胎。

这些小宝宝出生后不能独自生存,比如母狗会因为保护幼崽而对主人狂吠,蓝鲸妈妈要给小蓝鲸示范如何觅食。

人类则是将这一种策略用到了极致,不只是父母,连过了更年期,丧失了繁殖能力的祖父母都还能活得好好的——“外祖母假设”认为女性在更年期之后虽然不再直接参与繁殖活动,但是她们还要把资源投在孙辈身上。隔代亲,是人类为了基因更好地延续而做出的自然选择。

蛇皮和树洞

如果说去游乐园,孩子会非常高兴,但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愿意在过山车上尖叫。

但我一提出“酷虫森林之夜”,身边的家长都非常愿意买单。

因为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自然环境总是比人造环境更受欢迎。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看到的哪怕只是自然景色的幻灯片,他们的生理不适感都会有所下降,更别说我们能在沉浸在夜色中,任凭我们的感官去碰触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这架势,不把这个洞探个明白决不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妈妈找的虫虫最多,果然是参加活动的次数越多,经验越丰富。后面有她的大作。)

盲蛛虽然视力不好,但它的腿却能像八根智能拐棍一样让自己自由穿行;

马陆虽然披着蜈蚣的外皮,实际上它吃腐木不咬人,遇到危险还经常团成一团假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陆不姓“马”,天知道当时命名者是怎么想的)

我们春天看到的黑蝌蚪其实都是癞蛤蟆的小崽子,青蛙的蝌蚪要等到五月中旬才能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女孩摸完后大喊:“妈妈,你也来摸摸吧,它肉肉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我的天呐!)

在《诗经》里露过脸的螽斯是个自恋狂,任我们拿着手电筒各种照,人家都懒得动一下,它的台词是:“老子都伪装得这么好了,你们看不到,看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螽斯,这就是上面那位经验丰富妈妈的作品)

高危预警!!!

前方有条花式翻滚的大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这身长和线条)

我对着崖壁上的“悬棺”默默敬了个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我对着崖壁上的“悬棺”默默敬了个礼……

(来啊,现场版,考验胆量的时候到了!)

啊!啊!啊!可惜这是其它小组的成果。我们当天只看到了一条蛇褪下的皮。另一条黑绿相间的蛇盘在树洞里,露一个白肚皮让我们竖着汗毛无限遐想……

回程的路上,我又想到了“悬棺”事件。

对事物一知半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只有一个个孤立的点。如果就此满足,那么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一堆毫无章法的散沙。

我们应该不断去探索点和点背后的联系,将它们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面,最后形成一张网。

这次活动后,我知道了花上的这一团不是唾沫。它是沫蝉用来保护自己的泡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唾沫”是沫蝉的分泌物,不是排泄物,很干净)

撇去泡泡后沫蝉的真身很小,但它的生存策略很有效。沫蝉、食蚜蝇把自己伪装成很厉害的样子,枯叶蛱蝶、尺蠖把自己伪装成毫不起眼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棺头蟋,看看人家的大腿肌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蛾子幼虫,潜力股毛毛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蛉的卵,有一根细线挂在叶子上,天敌够不着,聪明!)

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不断出发,让大自然帮我们养孩子。

彭滟岚

中科院心理所早期教育指导师

正面管教家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