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美元” 照抄央行 DCEP,货币之战的冲锋号角已吹响

上周五,“数字美元” 项目正式对外发声,50 页的白皮书洋洋洒洒的阐述了数字美元(CBDC)的架构、应用及其宏大的愿景,相比 Facebook 推行 Libra,准备工作做得更足。

我第一时间看了英文白皮书,并查阅了与此相关的各种资料,细看之下,数字美元项目大有来头!

这个项目的创始成员非常豪华,包括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前主席,CFTC 金融科技办公室前负责人,以及埃森哲的高级董事总经理等,各个都是行业精英。除此之外,还有一众知名专家学者,在外围给数字美元献计献策。

这样的组合,有人懂金融的底层玩法,有人善于做咨询方案,既能保证数字美元不至于像 Libra 趟了金融规则的坑,也能保证技术方案可行性强,可以为数字美元的落地,很好的保驾护航。

鉴于此,我本来带着很高的期待来审阅白皮书,然而越读越觉得似曾相识…

这写得不就是央行 DCEP 吗!

同样的双层架构运营模式,同样的 M0 货币定位,同样也主打隐私和匿名交易属性,除了在应用场景上结合了一些美国国情外,其他基本照搬了 DCEP,几乎没有创新。

嗯,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

中美在经济领域的博弈,双方的目标其实都很明确,谁能成为全球结算货币,谁就是赢家。本来中美一攻一守,彼此的竞争策略是不一样的。但没想到的是,在法币的数字化方面,双方的方案撞了车,打成明牌了。

既然这样,中美双方的优势各是什么?谁的胜算更大呢?

从法币的数字化方案上来看,中国更胜一筹。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抄袭我国 DCEP 设计思路,而是从方案的规划到执行,中国都有优势。

数字美元背靠数字美元基金会,而数字美元基金会只是个私立的组织,想要实现数字美元的宏大愿景,基金会需要说服各相关方参与,包括政府以及各私立金融机构,一起合作来完成。这个过程中,各参与方都会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衡量方案的可行性,只有当各方都能达成收益大于投入的共识,项目才能顺利推进。

相比我国央行一声令下,各国有银行云集相应的高效率,美国可能需要以年为单位来推进数字美元,且进度相对不可控。如今 DCEP 已经通过测试,而数字美元才只是刚刚发了白皮书,很多细节都还没有敲定,没有意外的话,我们至少已经在技术层面领先了 2-3 年。

所以在这场博弈中,美国已经彻底落后了吗?

当然不是,美国处于守势,有自己的护城河。

想要成为全球结算货币,技术优势只是一方面,技术可以解决效率,但没有办法解决供需问题。美元已经成为全球结算货币多年,国际上对美元的认可度普遍较高,想打破美元主导的这张结算网络,千难万难。

美元的垄断地位,是通过在各行各业建立优势资源,让其他国家形成依赖,从而建立了交易的主导权。中国想要扩大人民币的结算应用,同样需要在国际上找到自己独有的优势资源,从而撬动人民币的供需,进一步才可成长为结算货币。

这是一场拼国力的硬仗,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好消息是近些年中国在国际的声望一直在持续提升。通过制造业积累的资源,中国已经在向高精尖领域突破,并陆续开始文化输出。这次新冠疫情,更是让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真正的大国担当,相信保持住这个势头,跨过美元的护城河,是指日可待的。

这场世界结算货币之争将会是持久战,数字美元发布白皮书只是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而已。

很幸运能够见证这场注定会载入史册的国运之战,望中华民族早日冲破桎梏,直上九天!

PS: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的区块链行业内容吗?留言区评论,带你加入我的全网内容挖矿,和我一起坚定的深耕区块链内容生态,0 成本参与,共享区块链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