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胭脂红秞瓷器
清代康、雍、乾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

胭脂红不同于以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是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然而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发明的,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Cassias)发明,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当时称其为"洋彩",胭脂红则被称为"洋红"。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名“胭脂红”,是名贵的颜色釉,属釉上彩,薄坮之上,内凝白釉,外施胭脂水,色泽红白相应,魄力动人。
胭脂红虽然在康熙中早期就传入景德镇,但由于科技含量较高、造价昂贵、直到康熙末期也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雍正中后期,由于御厂制瓷的发展,才逐渐推广使用,因此胭脂红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胭脂红釉在胎质的制作方面非常讲究,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

如此之精品,我却花了不多的钱收到了它……。

我与它的故事

不记得具体是哪年的事了,在一个休息日,我到北京古玩城A座B座和天雅古玩城学习知识、长见识、开阔眼界后,然后又走到了南边十里河的程田古玩城转了转。从四楼往下一层一层的转,转到三楼一家店时又发现了一个胭脂红秞口描金蒜头圈足形的瓷赏瓶,秞色纯正、样式好看、看不出任何瑕疵。当时即没看东西也没问价,而是去了其它家看东西去了,估计快到下班时才回到这家,东问西问,问到胭脂红秞蒜头瓶时,店主开出了3000元的价,这个价格按理说开的一点也不算高,但我不可能给他那么多。然后我拿起东西看了看,底款:“大清雍正年制”双兰圈青花款,款写的也很规矩,符合雍正朝的写法。然后我有一搭无一搭的把东西放下了,并硬说这个不是雍正的而是光绪朝的寄托款,店主也说不出所以然,然后店主说:“我们这也该关门了,您干脆说能给多少钱吧?”

我一听店主有让步的可能了,我一下把价格压下一半以下,给出1200块的价格。最后争来争去以1500元成交了。这件东西拿回来立即和之前收的两件雍正胭脂红秞的器物认真比了比,颜色真是几乎沒什么差别,但造型的档次又高于此前收的两件雍正胭脂红釉的瓷器,这些东西虽然都不算大,但确是我永远也看不够的珍品物件。这己经是我收藏胭脂红秞的第四件瓷器藏品了。

“胭脂红秞”蒜头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藏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景龙,中国锡器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监事,退休前为北京嘉源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著:《中国锡器珍赏》一书。收藏比较广泛,除收藏中国锡器之外,还兼收中国古旧的金银铜铁器、瓷器、木器、木秤、石头、玻璃、书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