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取了父母的姓氏作为他的名字,余华

小时候的余华特别淘气,闯祸之后就躲到稻田里,父亲来找他的时候,他会发出哭声引起父亲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是外科医生,经常要给病人做手术。躲起来的余华有时候等不到父亲来找他,居然睡着了,醒来之后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他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医院度过的,余华和哥哥有时候会推开手术室的门,看父亲做手术。父亲看到他们兄弟俩会严厉地训斥:滚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常淘气的余华也不能总是躲到稻田里,为了逃避父亲的斥责他就装病。说自己肚子疼,父亲问他哪里疼。无论父亲捏到哪里,他都喊疼。

父亲问他是不是先从胸口疼,他说对。父亲诊断他可能是患了阑尾炎,直到躺在手术床上,余华才意识到事态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急忙跟父亲说:“我现在不疼了,你们能不能让我下来。但是当时已经把他的手脚绑住了。

母亲给他打了麻药剂,在余华就要睡过去的时候听到母亲遗憾的说了一句:以后他长大了不能当空军飞行员了。

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余华特别的绝望。也是因为这一次淘气,他的阑尾被割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华写小说之前,做过5年的牙医,拔过10000多颗牙。他厌倦了日复一日地给人拔牙,辞职之后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1984年余华开始发表小说,他投过的稿件遍布全国各地的杂志社,比他亲自过去的地方都多。最初会有很多次稿件被退回。

那时候邮递员都会将退回的稿件包裹顺着他家的围墙扔到院子里,只要听到啪嗒一声,父亲就会说:退稿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华听到美国民歌《老黑奴》之后,萌发了写一篇小说的冲动,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活着》。

小说以“我”的角度,将福贵的一生缓缓展开。本身是富二代的福贵,却因为生性好赌,输光了家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经历了中国的特殊年代,苦难不断。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相继离世,都是他亲手埋葬的。最终只剩下一头老黄牛与他相依为命。

福贵的一生笑中带苦,苦中又渗着甜,也许这就是鲜活的人生,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华在日文版的自序中写道:《活着》中的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

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的幸存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华凭借《活着》荣获了众多奖项。

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

2004年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着》先后被张艺谋导演,孟京辉导演,朱正导演拍成了电影、电视剧、话剧。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俄等30多个国家的文字发表。

豆瓣评分9.4稳居TOP排行榜前三名。从1993年发表以来一共出版了10版,每一次都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没有绝望,比死亡更艰难的是活着。经历过种种磨难后,才能领会活着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活着》一个历尽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一幕展示人生孤难经历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