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被迫投湖自尽 几十年后他的作品传遍中国

老舍:不会写爽文的幽默小说家,死在了秋天

1966年的一个秋夜,一位年近古稀的满族老头纵身跃入冰凉的太平湖中,如同一颗热烈的火种落入水中,“哧”的一声发出生命最后的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尸体连同那本死前读的《毛主席诗词》一起漂在水面,除了嘴鼻流血,身上的衣裤鞋袜都干干净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猜测,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跳下去,头朝下,双手死抱着石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位能够从世事中看出可笑之点,并用招笑的技巧呈现给读者的文学家,最终被可笑的现实击垮。这个有着“幽默小说家”称号的人再也不能笑对人生。我们如今看到他讽刺幽默的作品,发出阵阵会心一笑的时候,可能难以想象他的晚景凄凉。

这个晚景凄凉的老头笔名“老舍”,有个寓意美好的名字“舒庆春”,意为“庆贺春来”,不过,老舍再也没有等来下一个春天。他是继王国维投昆明湖之后又一位投湖而死的文学大家。死亡没有结束他的冤屈,他死后,前来抬尸体的人还跟家属说,他火化后就不保留骨灰了。被现实压迫的处境从此处便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是老舍很崇拜的人,他还曾把老舍引荐给毛主席,也因为周总理的缘故,《茶馆》这部话剧得以保了下来。老舍的死讯传来,周总理跺着脚说:“把老舍先生弄到这步田地,叫我怎么向国际社会交待啊!”。

老舍曾说“人人有可笑之处,自己也非例外”,但冤魂沉湖,不是他的可笑之处,而是那个时代的可笑之处,就像骆驼祥子的悲剧,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一样。他一生忘我地工作,产出了许多关注小人物命运的作品,被称为文艺界的劳动模范,典型的代表作有1937年创作完成的《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不仅被翻拍成电影,还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作。1944年开始创作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以沦陷了的北平为背景,两次被翻拍成电视连续剧。1951年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人。那时候,谁也没想到,“人民艺术家”的生命会以这样的方式落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里的老舍墓没有他的骨灰,而他的作品不断成为中国一代又一代 中小学生熟知的课文,他写的话剧至今不断在全国各地剧院上演。墓碑上刻着的“文艺界尽责的小卒”这几个字,无疑是他一生的写照。

用文学关照现实生活,老舍把这一点用到了极致。“这就是我的本事,怎么不负责任,而且不教人看出抹稀泥来,我就怎么办。话要说的好听,甜嘴蜜舌地把责任全推到一边去,准保不招灾”。用一段内心独白,就将小人物的荒唐可笑刻画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眼相看不同,他用热乎心肠把生活中的可笑之处当成乐趣,又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现实与沉重。反观现实,抱有他笔下这种心态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有时候简直让人又生气又愤恨,可是却无可奈何。

也许在爽文模式中,《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娶了车厂主老板的女儿,应该继续上演穷小子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顺便解救情人小福子的戏码,《四世同堂》里祁家老三出走参加抗日,应该继续上演抗战胜利,祁家老人得以圆四世同堂之梦的戏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老舍模式告诉我们,这不是生活。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像《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一样,就像老舍的结局一样,意料之外,又真实存在,真实发生着。人性、抗战、社会,看起来都是简单的词,剖开里面来看,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