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始终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地带,不仅仅是领土争议问题,更在于这一地区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对山地部队的运用。相比起美俄等国的低海拔作战山地部队,中国、印度、法国和瑞士等国的山地部队多属于高原型战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和瑞士高原山地部队的作战环境是阿尔卑斯山,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山顶最高处可达4800余米。至于中印两国的山地部队,则以喜马拉雅山为主战区域,这里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顶峰更是高达8844米。在这种环境下,高寒、低压、缺氧、大风,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雪崩,都是对山地部队的致命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印度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山地军,据统计总兵力在12万人左右,配属大量的山地战专用装备,小到单兵的高原作战服与攀岩工具,大到可适应高海拔环境的直升机与装甲车辆,可谓应有尽有。不仅如此,印度空军也在靠近中印边境的前线地带修建了多座机场,配属有米格-21Bison、幻影-2000和苏-30MKI等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印度空军在此区域的军用机场多为高高原机场,这就对战机性能的发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高高原机场是指海拔在2483米以上的机场,运行环境较为恶劣。由于气压低且空气含氧量低,飞机发动机启动后难以吸入足量氧气,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且推力减小。起飞阶段推力不足意味着飞机需要更长的滑跑距离,且最大起飞重量受到严格限制,升空时难以携带大量燃油或弹药。

以印度空军最为倚重的苏-30MKI重型战斗机来说,从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高原机场起飞时,往往只能选择半油和半挂状态,战斗力大为受限。对于在地面作战的山地部队来说,则意味着能获得的空中支援力度也很有限。尤其是在面对那些空军战力丝毫不亚于印度的对手时,就更不能有太多奢望了。既然空中支援不牢靠,炮兵在高原山地的作用就被凸显出来了,然而这也正是印军与我们差距最大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炮是陆地战场的重装备之一,但对于高原山地部队来说,轻量化武器才是最合适的选择,毕竟越轻的装备才越容易往高原上运送和部署。除了轻,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自动化程度。

要知道,人在高海拔的严寒与缺氧状态下,体力和耐力仅相当于低海拔地带的65%左右。以人力装填的155毫米大口径榴弹炮来说,炮组人员在低海拔地区或许能保证火炮维持5发/分的射速,但在高原上可能只能达到2~3发/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化自行火炮具备快速行驶和一定的越野能力,且普遍装备有自动或半自动装弹机,但沉重的履带式自行火炮显然不符合高原山地部队的轻便化要求,轮式卡车炮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在此领域,国内早有攻关且建树颇多,国产PCL-181式卡车炮就是最新型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PCL-181,相关介绍有很多。该炮属于紧凑型卡车炮,将52倍口径长身管加榴炮与全地形越野卡车底盘有机结合,配备数字化炮兵系统与半自动装弹机,最远打击距离高达53公里,并实现“打了就跑”。

反观印度山地部队,在炮兵方面的建设就有些尴尬了。时至今日,印度高原山地部队并未列装哪怕一辆卡车炮,自行火炮依然属于沉重笨拙的履带式,难以在高原地带快速运输和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其装备的相对较轻的瑞典FH-77B榴弹炮和美国M777式轻型榴弹炮,虽然在重量上满足了需求,却均为“全人力装填”,并未安装自动或半自动装弹机,射速极为有限。而且,二者均为牵引式火炮,不具备“打了就跑”的能力,战术机动性较差,还容易在被反火炮雷达定位后,遭敌方炮兵报复和压制。更重要的是,FH-77B和M777的身管长度均为39倍径,最大射程仅有30公里左右。

或许有人会问,如此重视高原山地部队的印度军方,为何迟迟不研制或进口先进的卡车炮?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印度军队内部长期存在的贿赂与腐败。若选择自研卡车炮,军方在采购国产装备时就没有太多贪污腐败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选择进口,印度军方高层的腐败行为又不是很“干净”。比如2002年与南非丹尼尔公司洽谈进口T5-52卡车炮时,就被查出有印度官员收受巨额贿赂,结果这笔买卖就此不了了之。于是乎时至今日,看似强大的印度边防军其实始终都没有靠谱的炮兵支援火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高原山地部队训练与素质都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可以说印度有的,我们也都有,而火力强度却成了印军最大的缺陷之一,这或许将成为双方最为致命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