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7年3月1日的圣彼得堡,乍暖还寒的早春依然刮着刺骨的凉风。这一天的报纸标题十分吸睛,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报纸上刊登了一桩谋杀未遂案,谋杀的目标竟是俄罗斯至高无上的存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

两位嫌疑人很快便落入法网,一个是舍维列夫,另一个是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他的亲弟弟你一定很熟悉,他就是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我们一般称呼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弗拉基米尔·列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宁

一、失控的暴力,走向极端的优秀大学生

亚历山大和列宁出身于乌里扬诺夫家族,算得上是辛比尔斯克的贵族,他们的父亲老乌里扬诺夫是小有名气的政府官员,在国家杜马和教育系统内部声名显赫。这样的家庭条件足以保障孩子们能得到俄国最优质的贵族教育,而作为长子的亚历山大也不负重望,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圣彼得堡大学物理系,师从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大学生涯中因为太优秀还获得过政府颁发的金质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里扬诺夫家族,居中是亚历山大,右下是列宁

不过对年轻的亚历山大来说,岁月静好的学术时光很快就成了过去时。在当时圣彼得堡的大学生们中间,民主和自由的新思潮早已暗流涌动,被专制主义笼罩的沙俄奉行的书报审查、集会限制等制度,成为学生们攻击的首要目标,而在当局日益激烈的弹压下,这种反抗斗争变得越来越极端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履行严格书报审查制度的沙皇安全部门

1862年,莫斯科大学一位年仅19岁的学生彼得·扎伊奇涅夫斯基发表了著名的《俄罗斯青年宣言》,其中“要比法国雅各宾派流更多的血”、“俄罗斯共和国万岁”等话语,点燃了俄罗斯内部革命恐怖主义的火种,引发了革命民粹组织“人民意志”(即民意党)从“土地与自由”社中独立,并制造了一起又一起针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刺杀,最终成功在1881年的3月杀死了亚历山大二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意党人”成功在彼得堡炸死了亚历山大二世

在这场暴力刺杀行动后,民意党遭到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毁灭性的打击,有识之士其实也已经看出,恐怖主义并不能解决俄罗斯发展的困境,很快,民意党便在社会中销声匿迹。

然而肉体的消亡并非真正的消亡,民意党所承载的的思想依然以潜伏的方式继续影响着新一代青年革命者。毕竟,这种鲁莽的行动方式和青年人渴望冒险的激进精神很容易发出共鸣。

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这位曾经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就是在这种思想下逐渐成了激进的民粹派革命分子。在对民粹派思想的深入了解过程中,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渐渐把继承民意党人的衣钵视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终于在1886年12月,同舍维列夫等志同道合的大学生重组了新的民意党。事实上,这个新民意党和之前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那支民意党毫无瓜葛,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

二、冲动的冒险和拙劣的行动

学生毕竟是学生,和有严密逻辑的刺客相比,民意党的新生更像是一场意气用事的闹剧。亚历山大变卖了从沙皇政府那里得到的金质奖牌,用这笔钱采购了一支手枪和制造炸弹的化学材料,就连炸弹也是亚历山大根据大学化学课本中的内容自己琢磨制造的。

事发后化工专业人士说,这些拙劣的炸弹还远不足以对沙皇造成生命威胁。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些学生的行动其实从一开始的踩点就已经被帝国安全部门严密监控,事发当天这些学生甚至没能来得及点燃手中的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这群青年人把暗杀时间定在了1887年3月1日,就是沙皇父亲去世六周年之际。密谋者心想,亚历山大三世肯定会去大教堂参加纪念活动。但是3月1日那天的涅夫斯基大街上,和往常没什么不同,除了沙皇车队的马蹄声之外,空气中并没有弥漫着阴谋的味道。

毕竟,早在车队通过此处的15分钟前,“革命者”们早就被安全部队守株待兔逮了个正着,年轻人的行动失败了!

安然无恙的沙皇将这看作是对他的嘲讽,在看过亚历山大的革命纲领和诉求之后,沙皇嘲笑道:“这种思想不是来源于一个疯子,而是一个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

三、对待死亡的态度

被关进彼得格勒要塞的“革命者”们在第一时间就供出了所有自己知道的一切,其中舍维列夫最积极。这个新“人民意志”的第一手策划人摇身一变成了学生运动中被胁迫的无辜者,他给安全部门列出了一长串包括70多人在内的“同谋”名单,其中一些人无辜得太过明显,以至于警察不得不直接释放了将近50个人。

和软弱的舍维列夫不同,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表现出了一个“民粹派革命者”应有的高贵品质,在被转移到什里斯克堡监狱的高墙之后,亚历山大见了母亲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哀求,亚历山大断然拒绝了向暴君乞求同情。他将自己与沙皇的斗争比作一场决斗,既然已拔出手枪,怎能半途乞求对手放下武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押弑君者的什里斯克堡要塞,看起来不可能逃出去

在法庭上,亚历山大的辩护律师试图将案件向年轻人的“年少轻狂”和“天真无知”方面引导,但亚历山大在自我陈述中清楚地表明“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面对法庭的众人,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做了一场冗长的演讲,表达了自己对制度缺陷的看法和社会发展可能性的概括性陈述。遗憾的是,当他在演讲中表达“恐怖主义是知识分子革命的唯一手段”时,被绞死的命运已经暗中为这位年轻人标好了价格。

“在俄罗斯的人民当中,总会有一些人热衷于自己的想法,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了他们祖国的不幸,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事业而牺牲,而这样的人不会被任何东西吓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历山大在法庭上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在案件的最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动用了专制君主慈悲的特权,将判处死刑的15名“青年革命家”中的10个改为流放。不幸的是,主犯亚历山大,和那个为自己疯狂辩护的舍维列夫,都不在此列。最终,1887年5月20日,这5个人被绞死在什里斯克堡监狱的大院里,尸体草草埋在了堡垒后面的乱坟堆。而这一年,列宁刚刚17岁。

文史君说

哥哥的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未来的列宁?这很难去做一个客观的判断。在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所著的《列宁回忆录》中曾经数次提道他的这个哥哥,这种少年时代的离别体验让列宁对社会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也让他意识到民意党人在行动上的幼稚。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十月革命之后,亚历山大三世的儿子,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红军秘密处死在叶卡捷琳堡,在历史的兜兜转转之中,乌里扬诺夫家族从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复仇”。

参考文献

Е·И·Майорова,Александр III — богатырь на русском троне,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Вече,2012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哲夫译:《列宁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60年。

(作者:浩然文史·张文卓)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