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3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问了中印边境冲突中心达拉克地区,这也是自6月15日印度与中国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发生暴力冲突后,莫迪第一次访问该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发生的冲突,印方的人员伤亡在印度国内引发了广泛的震惊与愤怒,这场冲突在我国同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世界上两个分别拥有大规模军队的国家间发生了人员械斗,并且这两个国家都是拥核国家,这也使情况更加棘手。

印度民众的愤怒使得其国内形成了一道"反华民族主义战线",该疫情使印度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波及上千万人生计的时刻,这一波"反华浪潮"很可能使印度当局难上加难,要知道,莫迪之所以能赢得选举,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一直在努力地养育和运用印度的民族主义,致力让印度人民将巴基斯坦视为敌人,这是转移国内问题的一种简单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中国不是巴基斯坦

在冲突发生后的第三天,莫迪表示"不会让印度军人白白牺牲",但是在这个时刻,莫迪选择与亚洲大国中国爆发大规模冲突显然是不明智的,那么印度又会做些什么来维护自己的脸面呢?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自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惨败之后,多年以来双方的互信程度一直很低,即使在此次发生冲突之后的几星期内,当局双方已经进行了几次沟通交流,但是能否让事态真正降温还是个未知数。

领土与主权完整是中国的红线,因此这里没有妥协的余地,问题出在冲突发生在争议地区,为了让局势长期稳定,相关的处理必须慎之又慎。但是当"妥协"的选项被拿掉之后,边境线如何划分就有可能成为"死局",进而成为造成该地区不稳定局势的因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莫迪访问达拉克,是给等着他兑现"军人不会白白牺牲"这一承诺的印度人民的一个交代,至于如何让他们的牺牲"有价值",还需要看莫迪接下来要出什么招。

再来看更广泛议题上的中印冲突,当我们在讨论中印冲突时,实际上是在讨论地缘政治问题,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邻国也都在审视这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哪些发展机会。在看到印度亲美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印之间除了边境冲突之外的关系,此次边境冲突只是局部事件,真正决定中印交好还是交恶的,是合作制度与战略前景,因此这次印度的蓄意挑衅,可以说是中国全面崛起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中印之间的共识也许是,爆发大规模战争对于两国的经济与人民来说都是灾难,如果中印双方能够动用政治智慧,顶住民意带来的压力,将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许是最理智的做法。从目前看,两个拥核国家都未开出"第一枪",就表明两国尚在保持克制。

然而必须要看到的问题是,只要边境线不划分清楚,问题就只能解决一时而解决不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