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老胡的战斗精神,以及敢于拿起舆论工具冲锋陷阵的勇气值得称赞。因为他是爱中国的,为中国而斗,为中国而战!

但从现实来讲老胡的这个观点也没错,难道你现在要去收回海参崴嘛,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收回来也是一个烂东西,和俄国打一场核仗吗?

今天的中国需要老胡这样的媒体人,这样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今天中国在国际舆论战上基本上属于仅有招架之力的水平,全靠外交部等几个发言人作战,老胡是媒体里面少有的可以作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所为的对国家意志的了解单独摘出来看自然容易误会,而且这不能就说是能代表国家意志了吧,他主攻国外舆论,现在国外舆论我国有多被动自不必多说,让人家国内国外兼顾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他的言论被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引用提到,可见官方对其是比较认可的。

别忘了他也是吃人家饭,端人家碗挣工资的,主要精力用在什么方向,什么时候发声,说什么样话要听指示,还要闻味动脑子,确实难为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人由于不通外语或其他原因从网络上对世界动态信息知道的不多,胡锡进起到了代国人看世界评世界的作用,所以他在大部分国人心中有着网红偶像的地位,而另一部分国人获取分析世界信息的能力不亚于胡锡进,因此不需要胡越俎代庖即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大概是对胡锡进争议很大的原因吧?

官方媒体用词严谨,逐字逐句审核通过才能发表。更不会轻易说【勿谓言之不预】,我记得环球时报说过几次。胡总编的言论用词很宽裕,针对政治和社会敏感热点针砭时弊,最最最重要的是用老百姓的话说出政治外交的潜台词和不便直说的话,正因为独立性的民间身份,才能让国内国外的某些人抓狂,对中国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国的旗帜谁都会披,只能说胡拿捏的很好,高质量“公知”不会那么容易让你厌恶他,毕竟他收钱办事的意义在于挑动对立,除了让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义愤填膺打打杀杀,对国家的利益毫无用处,拿核弹那个事来说,国家战略部门的人不比你一个编辑知道该怎么发展核武器?至于吵吵闹闹的挑动全国的人喊着发展核武器,把国家逼到一个很尴尬的地步。低级红和高级黑这种手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流行,胡擅长低级红,可惜爱国的网友们只能看到红,意识不到其中的低级,并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干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锡进2.7亿爆文现象或许是新闻模式变革的标志,有个比较奇怪的事,胡锡进是“环球时报”的总编辑,严格讲他算“体制内”的新闻人,但从其在头条上的文法及新闻更新的时效性看却更像一个自媒体人。 在6月15日中印发生边境冲突后,胡锡进是第一个在媒体上披露相关事件,并且凭此获得了一个2.7亿展示的推荐量,估计事实的阅读量也会达到数千万。如果真的按照基本阅读收益比例看,这条短短的一百多字左右的未经“着墨”的微头条收益在万元以上。

显然,对此很多媒体人会表示“不服”,因为先不论胡锡进的文笔如何,该爆款微头条爆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稀缺性,是掌握这个信息的“稀缺性”及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此披露的“稀缺性”。也就是说,比胡总编文采好的不知道消息,当然写不出来;知道这个消息的,因为没有发布的授权,也无法将其呈现。而胡锡进恰好两样都占,这个双向的风口就自然地形成了这个爆款。胡老师怎么争议大了?胡老师是有良知的媒体人,每每在关健的时候,给出最及时、最准确、最犀利的点评和建议,为国家担扰,为民族呼吁,为民众发声,深得广大群众及网友的喜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像鲁迅一样,以笔为刀枪,勇敢刺向敌人,真可谓民族脊梁,我们国家现在不就缺少像胡老师这样的有血性、特别能战斗的汉子吗?所谓的有争议,无非是胡老师最近有关增加我国核弹头数量的言论遭到美国的警惕和反对,这不正好证明了胡老师是对的,戳到美国的痛处了吗?永远记住,美国反对的就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美国说错的,必然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