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知名女企业家董竹君,从小冰雪聪明,天生丽质,邻居们都称她“小西施”。

13岁时,因为家境穷困,被送到青楼卖唱。14岁端午节这天,她拍了平生第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少女,身穿时下最时髦的黑纱透花夹衣裤,紧身裤角露出白皙的脚踝。头发向后绾起,剪刀式刘海耷拉在额前两颊,露出精致明媚的五官。

她端坐在椅子上,右手搭在左手手腕,左腿搭在右膝上自然跷起,目视右侧前方。整个人端庄清雅,秀丽柔美,却依然掩饰不了眼部的阴云。

人是美的,可董竹君的心是沉重的。

虽说卖艺不卖身,名义上抵押三年就恢复自由身。可青楼岂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

董竹君听闻太多青楼女子的悲惨命运,一心想要逃离此处。然而她天生貌美,歌技了得,很快打响了名号,找她的客人络绎不绝,很快成为青楼的“小摇钱树”。见钱眼开的老鸨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一棵“摇钱树”?

眼看自己很快就要被逼卖身,她开始消极怠工,唱歌时懒洋洋的,不那么卖力了,心里却在暗自盘算着要如何逃离此地。

那时出入青楼的,不仅有浪荡之徒,还有些以青楼为掩护,实则商量为国为民大计的革命义士,夏之时就是其中一员。

据董竹君自传《我的一个世纪》中记载,夏之时比她大12岁,“眉清目秀,两目炯炯有神,姿态英俊,性格豪放,24岁就任四川都督,真是一位英雄豪杰”。

夏之时是真心喜欢董竹君,经常鼓励她,劝她多读书,做好人。她能感觉到他的诚意,但以夏之时当时的年纪,他应该已有妻室,而董竹君却不愿做不受人尊敬的小老婆。

对她而言,青楼是火坑,做人小老婆无非是从一个火坑跳往另一个火坑,没有实质区别。

经过打听得知,夏之时的确有一位明媒正娶的太太,但他和太太是典型的包办婚姻,父母做主,没有感情基础,而且他太太患有肺病,时日已不多。

虽然如此,董竹君依然觉得,他家人还健在,此时谈婚嫁不是要把人家太太“活活气死”?这样的事,无论如何她董竹君也不能做。

夏太太病逝后,夏之时再度向她表白,表示要为她赎身。

老鸨开价要三万块。董竹君得知后,即刻阻止夏之时的赎身计划。

夏之时不明就里,说:“如果不出钱,你别想逃出这个火坑。”

她说:“你就等我两个礼拜再说,无论如何一文也不要出。”

他问:“你不要我赎你出来吗?”

董竹君心里是清明的。虽然当时旧社会遗俗还在,但人们已经开始追求起自由平等。董竹君追求的是男女双方在婚姻上的自由和平等,不愿像旧社会的女子一样过着低人一等、毫无尊严的生活。

为了保障今后的尊严,她与夏之时约法三章:

第一,她不做小老婆。

第二,他得送她到日本求学。

第三,读书回国后,两个人组建家庭,他管国家大事,她则从旁协助,管理家务,当个贤内助。

这三个条件不算苛刻,无一不体现了董竹君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尤其第二条,深刻凸显了董竹君的生存智慧。

她还年轻,虽姿色尚在,青春饭还可以吃好几年,但终归会年老色衰,遭男人厌弃,只有学识才是自己强有力的支柱。

“求学”二字,看似简单,实则是董竹君深谋远虑的大格局体现。

果不其然,女人的命运,靠婚姻不如靠自己。

和夏之时共同生活十五年后,两人的价值观差异越来越明显,不得不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分居生活。

董竹君要在上海打江山,夏之时说:“如果你董竹君也能在上海成功,我就用我手掌煎条鱼给你吃。”

事实是,董竹君先后创办了上海锦江川菜馆和上海锦江茶室(即锦江饭店的前身),大获成功,一度成为上海滩最有名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