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说《通鉴》,用《通鉴》,今天陶陶继续为大家带来《资治通鉴》的解读。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长平之战,或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杀伤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此战中,赵国投入45万士兵,却被人数更占优势的秦军团团围住。

46天后,45万赵军彻底断粮,由于饥饿,士兵相互。赵括见状不妙,于是将军队分为四队,每天都试图突围。但是由于秦军占尽地利,导致赵军的突围均以失败而告终。由于缺乏食物,赵军的抵抗越来越微弱。而赵国本土,根本派不出任何援兵。

杀死

最终,赵括集合最后的精锐,身先士卒,对秦军营垒发动了自杀式的进攻。而秦军用暴雨一般的弩箭作为回应,”纸上谈兵“的赵括被射成了马蜂窝。

最终,失去主帅的数十万赵军(人数肯定在45万以下)向秦军投降。然而打完这一仗,秦军也已山穷水尽,可谓是“伤亡过半,国内为空”。如今粮食即将耗尽,又多出数十万,秦国恐怕不堪重负。况且,当赵国人吃饱饭,难免不炸营、暴乱。

张口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如果将数十万赵军放回,白起又担心长平之战的战果将前功尽弃。因此他对秦昭襄王说:

“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砂纸,恐为乱!”

于是白起狠下心,将数十万赵卒尽数坑杀,为秦国的未来背下了一口大锅。白起虽然心狠手辣,但是他的心中似乎仍尚存一丝人性。在俘虏中,有一群稚嫩的娃娃兵,似乎让白起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于是白起心一软,挑出240名幼年士兵,让他们返回赵国。

然而白起怎么也想不到,他一时的心软却让秦国最后的统一,整整推迟了36年。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在很多人看来,白起之所以释放240名赵卒,其实是一种计谋。他想利用240个小兵,让赵国人知晓秦国的恐怖,好让他们不战而降。但在笔者看来,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人的恐惧,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赵军片甲不返,反而会让赵国人心生疑窦,乃至于产生幻想。赵国人或许侥幸的以为,自己的父兄子弟,并没有被秦军坑杀。投降秦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让他们知道,投降的结局也是死,他们恐怕会更加坚定抵抗的决心,与秦国拼个鱼死网破。

因此在笔者看来,白起放走240名娃娃兵,确实动了恻隐之心,是他人性的表现。而他的想法,是一鼓作气,攻陷邯郸,不给赵国任何防御的机会。

然而就在这时,秦昭襄王和范雎却来坏事。应侯范雎唯恐白起地位超过自己,因此千方百计地阻止秦国继续进军赵都邯郸,而是修整再战。而在秦昭襄王看来,秦军遭遇了巨大损失,攻打邯郸并无把握。因此,昭襄王更倾向于范雎的建议。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而昭襄王的拖延,让白起勃然大怒。因为他知道,自己放走的240名赵卒,会将秦军的暴行一一讲给国人听。而赵国了解到秦军的残暴后,必定会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与秦军血战到底。况且秦国灭赵,其他五国必不会袖手旁观。因此,白起当听闻秦军不肯进兵邯郸,便立即自称有病,不再出山带兵。

而最终,事态的发展也印证了白起的预测。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以王陵为将,大举进攻邯郸,结果遭遇了赵国强烈的抵抗。因此秦军多次受挫,久攻不下。很显然,240名娃娃兵的宣传,已经造成了恶果。

无奈之下,秦昭襄王只好亲自去请白起,要求由他接过指挥权。然而白起却说:“邯郸是攻不下来的,我去也没用,而且诸侯的救兵就要到了。赵在内,诸侯在外,秦军必败无疑。”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事实上,白起的预测不无道理。因为赵国人听说白起担任主帅,其抵抗只会更加剧烈,根本于事无补。而且白起所擅长的是在野外打歼灭战,而不是攻城。昭襄王见白起不从,于是以王龁代王陵为将,但是效果依然有限。

公元前257年,魏国、楚国的数十万救兵云集邯郸城下,并在信陵君的指挥下,向秦军你发动总攻。赵军见援兵到达,于是呐喊着杀出城外,王龁连战连败。于是昭襄王屡次派人去请白起,要求他立即出山。然而白起心中有怨气,执意不肯。最终,昭襄王将白起降为小兵,并把他赶出咸阳。到了杜邮,白起被昭襄王赐死。

白起死了,但是战局却急转直下。信陵君最终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王龁仓皇逃走。大将郑安平为诸侯所困,最终带领2万士兵投降了赵国。其后,信陵君率韩赵魏楚四国联军乘胜追击,收复了大量失地,一路杀到函谷关下。长平之战的战果,完全化为泡影。秦国错失灭赵的最好机会,最终也让秦国的统一推迟了36年。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长平之战进行详细的描述。而在司马光看来,白起杀害45万赵卒,绝非智慧。做人做事,都要留有余地,绝不要做绝,这就是所谓的亢龙有悔。在历史上,宽恕俘虏远比杀害俘虏有效果。例如三国羊祜攻打吴国时,抓到俘虏就直接放掉,最终让东吴土崩瓦解;明朝朱元璋俘虏陈友谅的俘虏,从来都是直接释放。最终鄱阳湖之战后,兵多将广的陈友谅势力瞬间崩溃。

白起若能释放俘虏,反而能得到赵国人的心,对于秦军的抵抗必然不会过分激烈。况且数十万困饿、打乱了编制之士兵,对于民穷财尽的赵国来说,只会起到反作用。释放赵卒,赵国只会更好灭。这绝不是妇人之仁,这是有史实作为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