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澶渊之盟、靖康之耻以及土木堡之变都是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发生的碰撞。其中渭水之盟与澶渊之盟都签订了和平协议,而靖康之耻土木堡之变则是以中原王朝的失败而告终。

一、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发生于唐太宗执政初期,为应对突厥的突然入境,唐太宗与突厥的颉利、突利二可汗杀白马结盟,互不侵犯,此举为唐朝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朝时期杨广即位后,因过于急功近利,杨广将隋文帝杨坚打下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江山岌岌可危。

李渊不愿屈居人下,在关陇贵族的支持下,李渊父子起兵反隋。为了解除北方的威胁,也为了交好突厥,李渊向突厥称臣,并且唐军旗帜全部为白色,而这也是突厥的颜色。

李世民即位后,突厥的颉利和突利可汗率军南下,准备趁唐朝国力衰弱之际获取资源,但是先有李世民怒斥突厥违背约定,又有唐军列于李世民身后,突厥见唐军军容齐整,又有备而来,意识到无法取得胜利,便与李世民在渭水桥上签订和平协议,并杀白马立盟。

不久之后,强大起来的唐朝国力恢复,李世民命李靖等人出击,突厥大败。

二、澶渊之盟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因为占有燕云十六州的辽国始终对于北宋有莫大的威胁,于是赵光义组织了北伐,然而结果差强人意,自此以后,北宋对于辽国开始转变为守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宗年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军大举南下,深入北宋腹地。宋真宗本想南逃,但有主战派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打消了南迁的想法,并御驾亲征。

得知皇帝亲至的宋军如打了鸡血一般,奋勇杀敌,双方僵持不下。辽国也担心腹背受敌,遂双方开始和谈。

和谈的结果便是北宋每年向辽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作为军费。而得到的仅仅是辽国皇帝称真宗为兄,两国开放边界市场,仅此而已。

三、靖康之耻

因为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了契丹,北宋失去了天然屏障,因而北宋的皇帝无时无刻不想夺回故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宗时期,金国派人与北宋秘密联系,约定一起攻辽,事成之后北宋可得到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北宋君臣自是欣喜若狂,全然没有发现背后隐藏的危机。

然而北宋的战斗力弱得让人可怜,几十万大军被辽军打得大败,由此金国发现北宋实在是弱的一无是处。

灭辽后,金国短暂的遵守了一段时间的约定,然而宣和七年,金国以张觉事件为由发兵攻宋,经过两次开封之战占领了开封。俘虏了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大部分后宫嫔妃、公主、皇子、王公大臣等。

四、土木堡之变

明朝建立后,经过朱元璋与朱棣长时间的打压,北元几近崩溃。与此同时西边的瓦剌开始崛起,并代替了北元在蒙古高原的位置,并且向明朝的统治地位发起了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宠信太监王振。正统十四年,瓦剌再度入侵明朝,朱祁镇在王振的撺掇下御驾亲征。

而由于情报及战术指挥上的失误,明军遭遇了惨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二十万精锐部队几乎全灭,同行的一众高官也多有战死。

而瓦剌胁大胜之危直扑京城,危急时刻幸有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明朝才没有步北宋后尘。

小结

每个王朝在初建立时,往往国力都很弱势,而此时的游牧民族南下正是最好的时机。而只要度过虚弱期,再度强大起来的中原王朝往往都会北伐,以解除危险,如汉朝和唐朝。宋朝直到灭亡的那一刻都没有挺起腰板,唯一例外的是明朝,建立时就将北元打的逃亡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