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生,都在与物件打交道,

有的拙朴,有的精致,

但不论是怎样的物件,存在便有它特别的意义。

在玛御谷便有这样一个物件的世界——山谷生活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拾物

山谷生活馆就在淌水街的端头,初识会觉得这里是一个艺术展厅,并不拥挤,但里面的每一件土陶,每一幅画,每一个雕塑,每一本书,都能带给你一种感觉——质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山谷生活馆演绎的是腾冲600年在地文化中最质朴的艺术。将腾冲土陶保留乡野的本味,又将艺术的美感注入其中。将山谷里的原木,以简洁的线条,化作木马、木鸟,赋予其新的形态美。还有山里的景色与人们,被画家定格在油画布上,让浓烈的色彩传递出生活的欢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拾光

物件是能传递时间的,我们总是被一件小小的物品带回到从前。

山谷生活馆除了是一座艺术馆,更像是一座博物馆。这里是腾冲在地文化的缩影,艺术家的创作只是在腾冲传统手工技艺基础上的再加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流转,600年前第一批屯兵在腾冲留了下来,一并留下了汉民的农耕文化。600年间时代一次次变革,效能低下的手工艺在许多城市早已失去传承,而地处极边的腾冲人,以一种近乎固执的情怀将制陶工艺、编织工艺、油纸伞工艺等等农耕文化中重要的手工艺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拾光,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许多人心中对于乡土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这土罐,好多年没见到过了,过去我的奶奶就是用这样的土罐装糖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罐子里的糖果就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好的味道。-- by 50后李阿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爷爷给我做过和这个一样的木马,他是个木匠,小时候村里小孩的玩具都是他做的,男娃的刀啊、枪啊,女娃的小猫、小狗啊,做了好多好多。可惜30年过去了,家里也没能留下一件两件来。-- by 80后王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见到油纸伞,以前只在电视里看江南的雨巷,姑娘撑着油纸伞,便觉得那画面特别美。--by 90后张小姐

拾情

我们曾走访腾冲各个古村落,在三联村(瓦窑村),这样一个以制作土陶的村庄里,还在制陶的人家已经越来越少,并且大多手艺人都已上了年纪。一位做了40多年土陶的老先生做的一把壶,价格不过100块,而在日本,同样的师傅,一把壶的价格能达到上万元。这当中的原因,我们想一定是我们少了一些共情,无视了时间沉淀下的价值,也无视了近在眼前的文化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玛御谷今天在做的一件事便是帮助在地文化传承,让更多的人再次记忆起这些美好的传统手工业,帮助其产生经济效益。山谷生活馆便是小镇对腾冲在地文化保护的外在表达。我们希望你能在这里看见这些物件的美,更希望你能找寻到物件背后的温度——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感如何产生?见、闻、嗅、触

在玛御谷的山谷生活馆里,你能真实的看见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品,如何变为一件艺术品。你可以听见腾冲在地文化背后的故事。你能用手去抚摸每一个物件,感受它的重量、质感,以及品格。你用鼻子便能闻见山里野果的气味,是那么的特别。只有建立起这些联系,我们才知道何为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玛御谷,我们已经在在地文化保护的路上,并将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