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女儿吉他班的老师的通知,说是现在可以复课了,目前是预约教学,让我们第二天早上八点去上课。女儿很开心,这么长时间没有上课,导致琴艺都生疏了。

女儿很喜欢这些琴啊,舞蹈什么的,小女孩吗,学点总是增加气质的,所以我们也很支持她。跟其他家长培养孩子的理念有所不同,我们从不要求她学到什么什么级别,只是要求她从中得到快乐。

今天我们提前10分钟到了教室门口,因为疫情,里面只有一个男孩子,外面有个家长在等。我们自觉的跟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快时间到了,男孩子收拾好了琴跟老师礼貌的道别后出来跟家长汇合。

在外面的貌似孩子的妈妈,满脸的不耐烦的跟孩子说:学完这期别来了,学这个有什么出息?能当饭吃吗?那个男孩子看到不远处的我们,涨红了脸低声说:“妈,回家再说吧”,娘俩匆匆的走了。

女儿进去上课了,我在门口凳子上坐下等她,那个男孩子的囧样在我的脑海中还没有散去,他的话让我反思自己有没有像那位家长一眼对孩子要求是“有出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很多家长眼里,所谓的有出息是:

第一、成绩好

成绩好这块是家长非常重视的,在家里孩子可以不干任何家务,只要学习好了就行,这是很多家长共同的想法,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就是:“这个不用你干,有那时间你去学习去,多背点单词、刷点题比什么都强。”

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没有,更不要说能承担起照顾他人的责任了。

第二、当干部

很多家长特别看重孩子当个小班干部,总是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去竞争类似的职位,从而显得孩子很优秀,家长面子上也很有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之间也是不停的暗中较劲,你家孩子是课代表、我家的就要当班长、你家孩子有特长,我家孩子也要去各种兴趣班。培养孩子不分具体情况,总是盲从、随大流,让孩子感觉父母特别强势。

第三、有权威

很多孩子乐于听从大人所谓的“人际关系”的那一套,看见老师特别会来事,对家境好的同学高看一眼,乐于结交,而对家境普通、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都不屑于交往。家长无形中的价值观的引导,会让孩子慢慢变得特别势利。

从小就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看到比自己强的同学就会刻意去结交,对老师刻意去迎逢,总是想利用他人的这种思维让孩子很早就失去了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真实和天真。在大人眼中的有出息是跟实实在在的成绩和地位有关,衡量的指标是非常具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家长甚至要求孩子只能跟排名多少多少之前的孩子交往,对于没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孩子根本不屑一顾,唯分数论让孩子变得非常的现实、冷酷、自私。这样对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只重视分数,一点品德教育都没有,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这个孩子从来不被家长肯定,对他来说,很容易形成:

第一、没有自信

家长无意识的话也许就是随便说说,但对于孩子来说就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的事情了。比如很多孩子喜欢乐器,家长认为学乐器就是没啥用处,这种没有远见的家长不仅仅不支持孩子,而且还用语言暴力攻击孩子“没出息的人才干这个”。

这种否定孩子学习热情,只看到眼前的低层次的言行会让孩子失去兴趣,把很好的学习机会轻易的就放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自我否定

家长的语言暴力不仅仅是打消孩子学习才艺的热情,而且往往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还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你看吧,我就说你不行,你什么都干不好,就是没有出息”。

这种负面的语言一再强化,孩子就会自认为自己是什么都干不好的那个,久而久之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了前进的自我驱动的意识。即便是一个成年人,经常被打击和否定,都不一定能够坚持下去,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第三、没有人品

而对于很适应这种“唯成绩”论的观点的孩子,也许学习会很好,但是除了学习以外的品德培养、如何真正的热爱生活,都被选择性的忽视了。

有学业优良的所谓精英人士,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逃票、论文抄袭、考试资格造假等等负面新闻屡见不鲜。都是很有出息的人了,却连起码的人品操守都没有,成年人如果个个都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没有道德底线,是非常危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共同的是孩子的眼神不应该被金钱、地位、功利所污染,在所谓的“有出息”的要求下,很多子都失去了童真的乐趣、精神上备受摧残、不断的被打击,这样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即便是孩子暂时的落后,也不能代表孩子的将来。

有很多家长总是怕孩子骄傲自满而采取所谓的“打压式”教育,结果就是一个孩子的快乐被打消,性格被扭曲。每个孩子都是花园里的鲜花,只不过是这朵花也许跟其他的花不同,也许会开得晚点,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在人生之初就被打压到没有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