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诗词是永不凋谢的花。近年来,古诗词的热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像《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出现后,将古诗词的学习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一直关注这类节目,你会发现,节目中的诗词,大部分都是我们学过的,很常见。在《诗词大会》中,除了“飞花令”这一环节偶尔出现一些生僻的诗词,其它都是我们常见的诗词,而在《经典咏流传》中,上台的唱诗人,选择的诗词也都很常见。

但越常见,就越容易被误读。我举个“栗子”,李白的《静夜思》首句,“床前明月光”,如果没有老师去强调的话,初学者会很容易认为月光照到了床边。其次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枫桥夜泊》。

在相关文化频道有一档栏目叫《诗词大会》,在节目中主持方提出了疑问,让现场很多人为一首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是指的哪一种“愁”而陷入沉思。这样说一点不夸张,因为当时的百人团竟然是多人答错。因此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疵”,却引发了大家如何学习古诗词的热烈讨论,为此还笔者还替大家“请”出了我国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来释疑解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秋雨:死记硬背没有意义

作家余秋雨先生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该不该让孩子从小背古诗词”,他表示,死记硬背没意义,情怀才更重要。余秋雨先生作为当代文学家,散文家,在文学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文化苦旅》一直陈列在很多读者的案头。这么一位文学大佬说死记硬背没意义,很多青少年都将这句话作为不背古诗词的理由,有没有道理?

无论是余秋雨先生的生平,还是他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文化底蕴,都足以说明,他本身就是一个熟知中国文化“古典通”,对各种文学作品更是烂熟于心。也正因如此,才能用精彩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世界,加上自身的情感,让他笔下的文学作品有了灵魂。老生常谈;《文化苦旅》中敦煌莫高窟部分,敦煌莫高窟里面的壁画珍宝被外国人盗走,所有人都是愤怒而屈辱的,能让世人有这样的共鸣,便是成功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办法写出这样的作品。所以,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是不是也被误读了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自古文人相轻,那些在文章上面与余秋雨背道而驰的文人,用这句话来反驳余秋雨,也没什么毛病。有句话叫“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书读万卷,各种文章烂熟于心,就会变得跟别人不一样。比如一个常见的段子,你看到满天的晚霞,天上有鸟在飞,别人说“握草太美了!“而你淡定的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差别就显现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举个“栗子”;“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也是刻苦读书者,君不见,孔圣人刻苦读书还读出来个“韦编三绝”的典故呢!再譬如;小编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被父母口授《静夜思》、《鹿柴》、《悯农》这些简单的唐诗,当时什么也不懂,只觉得朗朗上口,背诵下来被父母夸奖的时候更高兴。直到小学初中,学到更多的诗词,依然是不求甚解,但此时我已经会请教老师,会自己查相关的资料了。再后来,我看到好诗,很容易就能背下来了,这大概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句话顾名思义是指读书读了许多遍,自然会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对于这个百遍,很多人可能又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一本书或者一百篇文章读一百遍。非也!这里的读书百遍,和“读万卷书”的意义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汉语中的“十”指十多个,“百”自然指百以上的数量。多读书,读好书,无论是诗词还是其它的文学作品,你在读书的过程中,肯定会了解作者信息、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了解了这些以后,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都能很自如地运用自己读过的东西了。

但如果真的一本书读一百遍的话,那就是书呆子式的“死记硬背"了,不会”其义自见“就算了,还耽误时间。所以余秋雨先生的“死记硬背没意义”,也是想表达如此的意思。学习古诗词,不只是死记硬背,了解作品更多信息,才能更好的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继《枫桥夜泊》

回到《枫桥夜泊》这首诗,大部分人都觉得张继是因为科举落第,身无分文而愁。但考察当时的背景发现,朝廷弱势,藩镇割据,国家动乱,张继是为国家而愁。为了国家而愁,就不再是老师解释的因睡不着而愁得慌。诗人这一“愁”也更对得起“不朽的失眠”这一评价了。

所以,还是多读书,多品古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里面的战事,诗人关心的小事、国运等等都会从作者遣词造句的角角落落里“钻”出来,形成蕴意丰富的文化盛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人比古人幸福多了,纸质书获取更容易,网上的信息也很丰富,资源的获取信手拈来。无论是古诗词也好,还是其它方面的知识,少年都应努力学习!别的不说,当你外出旅行时,看到满眼的湖光山色,脱口而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或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就秒变”文化人“了?

最后你认为张继《枫桥夜泊》中“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是在愁什么?余秋雨提倡的“死记硬背无道理”又该怎么理解呢?请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