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之后,魏国皇帝曹芳封司马懿丞相,并赐九锡。这里“锡”字读赏赐的赐,古代“锡”同“赐”字,所谓九锡,就是只有天子能用的九种东西,我赏赐给你了,表彰你的功绩和天子一样。司马懿“固辞”。

这里曹芳和司马懿的心态都很有意思,双方都是试探。在司马懿之前,拿过“九锡”的一共三个人,王莽、曹操和孙权,其中孙权本来和另外那俩不是一码事,不提也罢,王莽和曹操都是拿了“九锡”之后要不自己篡位,要不儿子篡位。现在曹芳拿这个试探司马懿,这一年他17岁,这小孩不简单啊。

从好的方面讲,司马懿不当丞相不受“九锡”,骨子里还是大魏的忠臣,既然当时吴国人都能把司马懿和诸葛亮相提并论,那么诸葛亮不受“九锡”,司马懿也不受,没什么不正常的;从不好的地方说,司马懿这时已经有了篡魏的心思,他要做的,就是借这个机会看看谁会跳出来。

果然,有人跳出来了。

2

251年四月,镇守寿春的太尉王凌和他的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准备出兵反抗司马懿。史称淮南一叛。

王凌是王允的侄子,就是那个“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王允。一想真是时光如白驹过隙,看着似乎是两个朝代的事(其实也确实是两个朝代),居然能连到一块。这一年王凌79岁,高平陵之后被封魏太尉,镇守寿春,正巧他的外甥令狐愚在兖州,俩人挨着挺近,没事凑在一起聊国家大事,感到皇帝曹芳已经是司马懿的傀儡了,于是决定杀进洛阳,另立曹操的儿子曹彪为皇帝。

造反之初,王凌很不幸,令狐愚突然病死了,接替他的是部将黄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该举的反旗还是要举,王凌派一个叫杨弘的人去联络黄华,没想到杨弘也好黄华也好,全都是司马懿的人了,他们俩立即告密。司马懿派兵讨伐王凌,很快就兵临城下,一方面准备攻城,另一方面宣布赦免王凌的罪。王凌自知不敌,于是投降了。

投降后王凌想到前不久的曹爽,觉得怎么也没有生路,于是在去往洛阳的路上自杀了。司马懿果然也没有让他失望,到了洛阳,杀王凌、令狐愚的三族,曹彪也被赐死。此时刚刚251年五月,“淮南一叛”宣告结束。

3

严格来说,淮南一叛更像是两个权臣之间的争权。王凌并不是一个魏国的忠臣,他想做的是权臣。这就是为什么他要迎立曹彪的原因。但擅立皇帝,是谋反的大罪,这就足以把自己打上了叛逆者的烙印,归为“一小撮”的一方。再加上他打出的旗号是废皇帝,也非常的不聪明。历史上的权臣上路,都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帮着皇帝干掉身边的小人,至于干掉后是不是还保留这个皇帝,到时候就只能听自己的安排了。没有谁一上来就傻到直接说要换皇帝,这样即使有人想帮你也不敢帮,生生把路给走绝了。第三,杨弘是王凌的人,黄华是令狐愚的人,这俩人结果直接就告密了,可见司马懿很早就注意到王凌的动态,派人开始布局了,王凌自以为有心攻无备,其实一直在别人的算计中。

以上这些就是淮南一叛失败的原因。至于说到王凌为什么敢起兵,所倚仗的就是魏国高级将领四征将军中的三方和自己的关系,王凌自己是太尉、令狐愚是他的外甥,是征东将军,王昶是他的族弟。是征南将军,郭淮是他的妹夫,是征西将军(这个我们在上一篇中已经说到了,还记得吗?)。但是王凌败的太快,再加上郭淮和王昶都是司马懿的铁杆,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卵用。

4

淮南一叛之后杀的人不算多,主要是因为之前高平陵杀的人太多了。但是,在淮南一叛之后,不管司马懿之前怎么想的,不管是不是魏国忠臣,他不想篡位也得篡了。归根到底,司马懿的权力得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魏明帝的托孤。曹叡托孤,让司马懿处在了政治的第一线,但是这种权力是没办法继承的。251年,司马懿已经72岁了,先帝托孤给他,可没托孤给司马师司马昭,何况曹芳已经19岁了,放现在都有身份证了,还托什么孤。因此,司马懿这个时候想做忠臣也不能够了,他死后,权力归于其他大臣,那么他家很快就会灰飞烟灭,当年霍光死后霍家什么下场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为了让家族的人活下去,司马懿只有在篡位的路上走到底。

公元202年,那时还是汉献帝的建安七年,曹操第一次征辟司马懿,23岁的司马懿认为曹操是逆臣,他是汉朝的忠臣,于是装病拒绝出仕。时光又一次如白驹过隙,251年,73岁的司马懿回头看去,满满都是自己23岁时的样子,这50年的时光,自己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终年73岁。后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受禅登基后,又追封司马懿为宣皇,庙号高祖。他这个人,一错抵百好,让后世人记住的,只有他生命的最后三年的高平陵之变和淮南一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