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肥胖症,英文单词:infobesit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肥胖症,英文单词:infobesity;

这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传统工具书字典或者词典里,你很难找到这样一个词语。确实,如今很多网络词语,如雨后春笋迸发的新解释、新用语、新词汇,传统字典已经疲惫于收录和甄别了。

以往遇到不懂的词汇,我们都需要翻看一下词典、字典,以前读书,翻看最多的还是字典,能够把一本新华字典学明白,文字功底堪称了得;后来大学考四六级,从A字母背到字母Z,四六级词典词汇量掌握多少,更是检验四六级考试能不能过关的最主要衡量指标。

如今传统工具书似乎成了图书馆的陈列,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百度、搜狗、360、谷歌等搜索网站;提笔忘字、提笔忘词、不懂外文、不会方言,这都不是事,手机在手,检索软件或网站,会分分钟告诉你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写文章、写论文,也比从前容易了许多,引经据典,只要知道大概意向,搜索一下,就会出现文章想要的摘录的章节或词段;复制粘贴,大大提高了书写的效率;论文英文摘要,用谷歌或词霸翻译起来的效率更是难以想象,一篇几百字专业摘要,也是分分钟搞定。

近日,又网传长沙首推无人驾驶出租车,而且130公里免费,无人驾驶体验超乎想象。如此信息化、智能化,让一切都变得简单;只要你有一部手机或者智能手表,从前无法驾驭的,自身能力无法实现的,都可以帮你慢慢实现。

渐渐的,人的手脚、大脑不再需要去活动和思考;所有的信息模块都被提前整理完整,录入后台。你也不需要识文断字,只要会说话,只要有指纹,只要不整容,信息化、智能化都能保你高枕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朋友家小学才四年级的小孩,使用电脑制作小程序消灭冠状病毒,觉得非常神奇,不论如何已经值得大大的称赞了。要知道这种小程序,在15年前我刚刚接触JAVA时,只有精通JAVA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才可以制作出来,而且还得有熟悉的C语言基础做支撑;我那时候也只会简单的修改一下后台代码,还是需要复制粘贴。但是今天,这些都不需要了,你不需要精通JAVA,不需要会PHP,也不用学习C语言,所有的模块都是如同小孩拼图一般简单。

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让这个世界小到不可思议;“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即便伟人这首《送瘟神》有如此浩瀚胸襟,也不曾预想仅仅60年后,想象的高度竟然还是输给了信息的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眼睛、耳朵、心灵、大脑、手脚,都完完全全地输给了信息的速度和智能的宽度;信息量如此庞大,眼花缭乱这个成语已经无法盖得住;信息量的充斥,洗耳恭听的时间显然不够;至于内心,疯长的荒草已经来不及收割;大脑的细胞,还未来得及死生的交替;手舞足蹈,那是徒劳,吹面不寒杨柳风,换一换口罩的时间,新闻都成了历史。

信息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而来,还未来不及接收、回复,已经堆积如麻;就连我想静静,都得发个朋友圈宣誓一下,回过头还得看一看,哪些好友点了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写社评,做报道,发新闻,还不如小道来的快,动不动哪个明星或公众人物的绯闻就无辜地被推上了头条。至于哪里打仗了,国家政要干了啥,哪里出了瘟疫或者灾难,都统统地被挤到了角落。以至于,很多时候,明明死亡就在身后,还只顾手机里刷着微博,拍着抖音短视频,心心念念的上头条......头条没有上,倒是在某自媒体的板块,又多了一条热搜的话题——某某拍短视频、刷微博,用生命在战斗,这是某某生前的最后一条短消息,芸芸之类。

我们一面痛恨着半夜里或早晨的短消息,一面半夜里刷新着信息;一边加着班熬着夜,一边发着朋友圈,晒一下忙碌和敬业;我们一面听着心灵鸡汤里种种劝世言论,从中对照着自己的处境,一面还在这种处境中无法自拔;便有了重复了不知重复多少遍的经典好文、深度好文、心灵拷问;我们又一次次如同救命稻草、静心灵药一般,视为圭皋的品读和聆听,如同今晚我们刚刚知道一样。

便有了那个,我们拍了无数的自拍和美景,在需要照片的时候,却不知道该选择哪一张;还有时,我们自己都不记得,我们曾在同一个地点做了同一件事,同样的时间和地点,又一次次重复着,而感觉那是第一次。

当我们反复强调着第一次,第一次看、第一次听、第一次见、第一次路过,就是没有在记忆的碎片里留下些许痕迹;就像每一次我们刻意去翻看微信好友,哪些人不在关注我了,把我拉黑了,屏蔽了我的朋友圈一样;明明通讯录里的好友,却想不起为何成为好友,我们之前的交集在哪一样;想不起来,避免信息太多,删除也罢;就有那个,明明是多年的好友、同事、亲人,朋友圈里见了不相识的。最后,连名字都想不起来,只记得当时备注的昵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量太大,不想也罢,属于你的总归是你的,不属于你的,等也等不来。

更多的时候,我们筛选屏蔽信息的方式,是沉默、是自我说说、是我想静静。手指累了,就用语音,语言累了,就用表情,表情也疲惫了,就由他去吧;眼睛累了就听听,耳朵也累了,就听着睡了,剩下大脑皮下组织,跟着喜马拉雅或者夜听的声波,此起彼伏的进了梦境。恍恍惚,醒来时,手机的电量已经飘红。

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这一年发生了哪些大事,不再有人、媒体或者专栏,盘点一下那些重要的历史和事件;这一年我们都做了什么,做了哪些值得记住的事,遇到哪些重要的人,读了哪些重要的书或者看了哪些留恋的电视节目;没有人去记录或思考;我的过去十年,也没有人腾出时间去整理,过去10年,那还是2008年的事。

甚至没有人认真回忆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在家隔离,什么时间开始的新冠病毒,这几个月都经历了什么,我们刚刚经历的灾难,顷刻间,在坊间巷里,就忘个干干净净。昨天还在为吹哨人痛惜,昨天还在声援武汉,昨天还在为一个口罩朋友圈里奔走,昨天抨击为了论文不顾国民安危的教授,刚刚还在为死去的英灵默哀;转回头,一切都如不曾发生的历史,就像那些已经离我们很远一样。

信息就是如此,你刚刚还在热议罗志祥时间管理,不出2日,那早已是旧闻。媒体和圈子永远不会允许某个话题占领热搜太久,24小时或者48小时,你在头条的时间已经够久。赚足了Money、流量和人气,知趣的安安静静的享受生活,互不打扰,剩下的老天自有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信息你永远没有选择,你的手机封面、朋友圈、社交群、浏览器,你现实的社交圈、茶余饭后、公交或者地铁,永永远远被话题占领着,你没有选择的空间。当你刚刚找个安静的角落坐定下来,寻思着喝杯咖啡,二维码、广告商,又无处不在的侵扰你眼球。

好容易回到了安静的小家,想想终于可以独处一段夜晚生活;你又不停的浏览着没有及时回复的信息,未曾点赞查阅的朋友圈,还没有付款收货的快递,还有孩子的作业网课,自己的瑜伽、健身、美体,还有李佳琦的口红有没有更新。夜半时分,一切都安静了,按时睡眠是最好的保养,健康生活,从好的睡眠开始。喜马拉雅的小故事,公众号里的心灵鸡汤,都是催眠的良药。快要进入梦境时,手机屏幕突然闪了一下,你迫不及待的翻身打开查阅,生怕错过哪个心心念念之人的短信息,然后一百次都是不能拒绝的群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静静,如果没有手机,如果可以穿越回到过去,

如同屈原《天问》一般的自问自答;在网页和朋友圈里无数次地发问。如果没有手机,你真的可以生存么?如果没有手机,你真的能够静静么?如果没有手机,就没有了信息么?没有良药,没有苦口,只有无法停止的欲望和追求。

历史都是惊人的相似,物竞天择的道理,不曾改变;墨子非攻论道:人非能水善假于物;如果有一天,人被信息和智能驾驭了,失去了人作为属性人的基本属性,那么达尔文的进化论,未来又该是哪一个物种去品头论足?

现在的你,如果有幸读完这篇文章,是不是感觉自己也患上了“信息肥胖症”?肥胖能够带来什么?朋友圈里、网页中有太多的专家论断,信息量太大,我也无话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