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姓氏寓意着不同的血缘关系和社会地位,在中国仅凭姓氏就能判断个人出身,不论是家族迁徙足迹还是第一代祖宗的起源,都可以通过姓氏研究出来的。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每个姓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姓"和"氏"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古语云:"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是一种族号,氏则是后来出现的分支,直到秦汉之际,姓氏才合为一体。其文化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让现在人难以理解的姓氏,比如竟然有人用尸体的"尸"来作为自己的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姓氏是很有讲究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姓氏基本都属于以下这些情况:以姓为氏、以国名为氏、以邑名为氏、以乡亭之名为氏、以居住地为姓...以谥号为氏、赐姓改姓等。尸姓主要的起源分三支,其中两支是周王室的后裔,一支则出现在战国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支就是以祖先姓氏来作为自己的姓氏。西汉时期出土的大型青铜器尸臣鼎,记载了西周时期有个名叫尸臣的王室大夫,他姬姓,尸氏,名臣,具体资料不详,有不少尸姓后代。

第二支则是以居住地为姓氏。据《左传》记载,东周时期,召公的一部分后代在尸乡也就是如今河南省偃师市的西部居住下来,之后这部分人就以尸为姓。

第三支和第一支情况相同,都是以祖先姓氏来命名。这一支的祖先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尸佼,因其名望,他的很多直系或旁系子孙都以他的尸姓为自己的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看尸姓人很有可能是王室后裔,身份尊贵,可古人不是最讲究避讳了吗?"尸"这样一个让人一听就能联想"死亡"和"尸体"的字眼,怎么就能堂而皇之的为王室所用呢?其实几千年来汉字的发展演化所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尤其是简体字的出现,将许多本来不同的字合并成了一个,字义也变得天差地别,"尸"就是其中一个。

《说文解字》中写"尸"是"陈也。象卧之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训汇纂》中写:"失气亡神,形体独存是尸之范式。"尸的本义其实是祭祀时,死者身体或代表死者受祭被陈列出来的人的身体,是在祭祀礼仪中必不可少具有特殊代表意义的身份。

立"尸"是中国上古时期祭祀典礼中的一项重要仪式,作为"尸"的那个人其实是代表神祇或者其他被祭祀对象来接受众人的赞颂、朝拜。立"尸"仪式在《尚书》、《周礼》、《仪礼》、《礼记》、《诗经》、《春秋公羊传》、《左传》等文献中有大量且翔实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尸体的"尸"其实最早是"屍"这个字。"屍"就不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了,指的就是一切没有了生命迹象的人或动物身体。

汉代张衡的《西京赋》有"睚眦虿芥,尸僵路偶。"这样的语句。类似的还有"后"和"後",这本来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经过简化后变成了一个"后",两种含义叠加,使得这个字也变得不能很好表达其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尸"是带有神圣色彩的,用来做姓也切合了古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只不过是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化,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都加在了一个字上,而且立"尸"这样的祭祀在现代社会销声匿迹,导致大家对其本意不甚了解,对出现频率高的意思更熟悉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不但是外人会对尸姓有过多联想,就连本身姓尸的人也会在大环境影响下觉得自己的姓很别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大可不必,姓氏并不能决定什么。那位明于刑名之术的尸子在今天仍然被人们称颂。他的著作《尸子》,虽然名字也听起来很奇怪,但其中的许多刑、法内容都值得人们考究,尤其是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样的语句,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相符的语句,这让他名留青史,后人满怀敬仰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不论是古代带有神圣意味的"尸"姓,还是现代总被人误解的"尸"姓,都不能真正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道路。况且尸是古老的有深厚底蕴的姓氏,完全没必要为此而苦恼。

因别人的眼光而对自己的姓氏感到自卑其实只会伤害到自己,嘲笑别人的姓名是只有无知或者幼稚的人才会做出的举动,真正成熟、渊博的人则会赞叹这个姓的稀少与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