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为王越修坟墓,闲工夫教民工八卦,意外获得以一当十的精兵

王阳明是明朝非常有名的哲学家和军事家,自小就熟读百家,更是精通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学派知识。有人曾这样评价王阳明:"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仕途也是一波三折,很是不顺。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时表现优异,求官之路的起步阶段其实也相当的平坦,但后来遇见宦官刘瑾独权擅政,王阳明触及到刘瑾的利益,事后被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所幸的是,此时的王阳明心智顽强,并没有自甘堕落,一蹶不振。后来又因为平定宁王叛乱有功,被封为新建伯。

王阳明是一介秀才,但从小熟读兵法,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天才,他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为偶像王越修建坟墓

王阳明自小家世显赫,不愁吃不愁穿,学习条件很是优越。当年蒙古瓦剌部把英宗俘虏去了,朝廷上下慌乱不已,决定拿钱求和,不愿大打出手。虽说此时的王阳明年龄尚幼,但他看不惯这种行径,看不惯国家受欺负,于是,意气风发的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将来为国效忠。年幼时他就多次上书给皇帝,为了平定农民起义而制定策略,但皇帝根本不理会这些个"黄毛小孩",从小就游历四方的他,经历颇多,心中早已有宏图大志之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八岁的王阳明在礼部会试中,表现突出,观政工部。新官上任之后,王阳明就被派去给王越修建坟墓,这可是把王阳明高兴坏了。要知道王越当年也是一个风云人物,战绩累累。一介秀才出身的王越,却满身英雄气概,军事才能样样都拿得出手,是一个综合能力超强的人才,在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王越曾挺身而出、冲锋陷阵、操兵练马、绝地反攻,致使北方能常年稳定安宁。王越在王阳明心中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对于王越的钦佩与仰慕,人人得以见之,而如今能亲手为自己的仰慕之人修建坟墓,真是三生有幸呀。

独树一帜,组织民工训练"八卦阵"

在给王越修建坟墓的过程中,王阳明更是显现出与常人不同的一面。派遣到这里的文官很多,大多数都是一些养尊处优之辈,每日来回坐着大轿子,自觉好似自高一等一样,凭着一张嘴,指挥底下民工干活。反观王阳明,来回一匹马,英姿飒爽,闲工夫时组织民工进行军事训练,在别人看来这些都是个"诡异行为",放着舒服日子不过,去训练一群手无寸铁的民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对于军事方面的追求与热情很高,对于他手下的民工,更是进行了很系统的训练,曾将诸葛武侯的"八卦阵"进行编排,用于民工的训练。刚开始,民工也有颇多的不满,修建坟墓已经够累了,还要进行训练军事,这是要当兵还是要当民,但是王阳明没有放弃,积极鼓励大家,日子一长,大家也见到了王阳明的苦心,都积极参与进来了。

在为期百日的辛苦训练之下,这群民工军事实力渐长,宛如一支铁军,以一敌十肯定不在话下,要知道当时明朝的部分兵力可能还不如这支铁军来得强。

知行合一,终成圣人

修建王越坟墓的工程也如期完成了,当时被王阳明精心培训的民工在后来也成为了民兵,这只民兵实力超群,几乎可以顶过好几个军团的军事实力,在战场上肯定也是凶猛无敌。

在修建完成之后,正值大太监刘瑾独权擅政,抓捕了王阳明很多的同僚,王阳明心怀天下,想为他们申诉,结果触怒了刘瑾,惨遭陷害,被贬至贵州地带,担当一个不知名的小官。

仕途不顺的王阳明没有放弃,时机不成熟而已,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被贬之后的王阳明根据当时风俗文化,去开导当地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在那个时期,王阳明又有了一些别的心学感悟,他认识到:"凡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的心学助力了他的一生,他非常注重从自己内心去寻找"道理",强调"知行合一"。深谈"知行合一",首先要知道"知",其次更要去"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难分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