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油背锅”在内蒙古生活这么久,我也是第一次听到,第一次尝到,第一次进入后厨看一部分制作过程。

上篇文章聊到,我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找到一家20年的老店,在菜谱的最后一页,发现一种吃食名为“黄油背锅”,最早售价48元,最后改为58元。问店中大姐这吃食是用什么来做的,被告知“黄油背锅”必有黄油,还有面与鸡蛋、白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吃过的食物,必要点一份来尝,大姐看我对食物感兴趣,便邀我进厨房一看究竟。先是从冰柜里拿出一小桶黄油,然后用刀将一些黄油划入码斗内,加入水,放在燃气炉上让其慢慢融化。

再寻一大盆,倒入面粉,上电子秤称重,接着掺入小苏打,小苏打一般烙饼的时候使用较多,让饼蓬松,最后放入白糖调味。食材的多少都有标准,操作过程早熟记于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我走出了厨房,拍摄些其它食物,也为厨房留些秘密。

内蒙古地区的月饼一般指“提浆月饼”,中间一般不带馅料,在一些干货店有售,是用面粉、糖、油、蛋等混合制作而成,不同的配比会有不同的口感。这“黄油背锅”的制法,与其就有几分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日里,月饼可以买来当早餐,或是抗饿的零食。前些年,每到中秋,街边都会支起临时的小棚,搭起烤炉,大批量的热销。这些年,馈赠朋友用广式月饼更多,包装有档次,提浆月饼一般买来自家人消化,或是送给比较要好,不需要求之办事的朋友。

大约一刻钟,后厨飘来了黄油与面升温的香气,大姐告诉我,再等一会儿就熟了。我将碗中倒入酸奶,调入半勺砂糖,在“黄油背锅”诱人的气息下,喝着酸奶期待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一阵香气飘来,一张“大饼”落入我面前。面饼直径大约一尺长,厚约3厘米,顶部有网面花纹,色泽黄褐,周边中黄,表皮粗糙带孔,像似要将里面的香气爆破开来。

对半掰开,一阵热气升腾,香气弥漫,沿角落折下一块入口,表皮酥香,内里柔软,油香与面香的混合中,带着微甜。有热度的“黄油背锅”,普通而又美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大张“黄油背锅”没有吃完,便打包带走,在路上凉食的时候,发现那股浓烈的香气已不在。有些食物可以外带,有些食物需要即食,因为有这些差异化,食物才变得美妙。

当同质化的餐饮市场开始迷茫,地域美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地域美食的文化性与食材、烹饪的差异性,形成餐饮市场的一个微小壁垒,会逐渐形成一种,被发现,被传播,被认可,被改善,被保留或被遗忘的循环过程。近期,我将持续发掘家乡美食,为后期美食输出,做一些积累。我是骞味,懂媒体,懂美食,懂餐饮。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